学者研讨官员“领导力”:领导干部需修炼“三德”
2015-09-08 17:1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阚枫)“现代治理需要专业知识但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需要专家但不能只靠专家,现代治理更需要的是通识与常识,需要胆识和器识。”在谈及全面深化改革对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要求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这样说。
9月8日,以“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诸多专家学者就此话题展开学术探讨。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出席会议并致辞。
研讨过程中,创新公共治理模式,提升新领导力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议题之一。
“中国的治理现代化,一靠制度,二靠干部,忽视任何方面都寸步难行。”在研讨会的主旨演讲中,刘峰首先提出了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话题。
刘峰称,传统的行政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是以管理者为中心,以控制为导向,依赖于金字塔的官僚体系。现代的国家治理是以服务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重在价值导向,重在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对话与互动影响,寻求“最大公约数”。
刘峰表示,领导干部要少一些行政干预,少一些管控命令,多一些法治方式和法治引领,多一些领导服务,多营造合适的领导情境,进而用制度影响人。
结合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官员素质的要求,刘峰提出领导干部的“三德”修炼。
“领导干部要修‘三德’,包括仁德、智德和勇德,仁德就是作风、道德;智德就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就是把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并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式去为人民服务的智慧;勇德就是要有胆有识,勇于担当,不惧怕责任、压力和风险。”刘峰说。
对于当前中国领导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国家行政学院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宝成表示,改革政策的红利释放,归根到底要看措施执行与落地的效果,“因此,强调改革进程中干部队伍的领导力,这不仅是高级干部需要面临的问题,广大基层干部的能力提升更需重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也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特别需要提升基层岗位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除了基层干部的法治能力,长期关注中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许耀桐,他更关注的问题是当前出现的“为官不为”现象。在他看来,提升干部的能力素质,需首先破除出现在干部队伍中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乱象。
许耀桐称,当前公务员和干部队伍中的“为官不为”,比较突出的思想表现就是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而官员的“为官不为”的现实表现则包括“没好处不办事”、“安闲轻松度日”、“害怕出事担责”、“热衷蹲办公室”、“喜图简单省事”等等。
其实,从十八大以来,无论是高层表态,还是制度跟进,整治“为官不为”已然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严惩“为官不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许耀桐表示,当前,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提升公共治理能力的大背景下,要提升官员的领导能力,如何治理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制度建设,依靠更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真正发挥制度对公务员和干部勤政、务实、干事的激励、引导、保护和督促作用。(完)
原标题:学者研讨官员“领导力”:领导干部需修炼“三德”[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02)澳总理高参称中国无全球领导力 阿博特忙降调
- (2015-08-07)四成韩国人认为历任总统中朴正熙最具领导力
- (2015-08-26)卫生创新促进援外发展 中国彰显全球健康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