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英模部队方队旗手训练:腰顶杠子耳栓绳
2015-09-08 14:3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物名片 王九三:第三十八集团军某机步团战士,下士。王东辉 摄
出膛的子弹
在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有一个名叫王九三的旗手,1993年出生,所在方队是第9方队,而他是从观礼台数起所在排面第3名旗手,这一连串的巧合,使他坚信自己与9月3日举行的阅兵有不解之缘。
可偏偏他通向天安门的阅兵之路磕磕绊绊。身高1.87米的他本被选为方队的领队队员,可后来领队由将军担任,使他由领队一下陷入“退队”的尴尬境地。好不容易进入了旗手排面,却被安排在了预备旗手的位置。
为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旗手谈何容易,“头线、下颌线、肩线、旗杆线、上手线、下手线、脚线”这七线都必须在出旗的瞬间精准定位、整齐划一,而这个方队还提出了挑战“5级风不颤”的口号,更何况那时旗手排面已经训练了2个多月,动作基本成型,后备队员中也不乏好苗子。
半路杀出个王九三,体重还超标,旗手要求“踢腿似火箭,落地似炮弹”,而他却是极不规范的“搬腿”。旗手排面训练教练员李勇看着直摇头:“没戏,可别上不了场,又浪费了名额。”连着3次考核刷掉了15名队员,王九三不仅看不到“转正”的希望,即使在预备旗手中也随时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我是一颗出膛的子弹,飞出枪膛的瞬间,就是为了命中目标。”王九三把这则励志格言贴在床头,铆足了劲儿去追赶别人的步伐。汗水流得最多,他身上的衣服似乎从来没有干爽的时候,体重也恢复正常;练臂力,他举的是灌满沙子的特制不锈钢旗杆,净重13斤,每次训练完毕,握着旗杆的手指都僵硬了,半天松不开,吃饭时手还在发颤;为了练习与旗手间的最佳间隔,他在“腰杆上顶杠子,耳朵上拴绳子”,间隔近了杠子顶,间隔远了绳子拉,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他这份执着劲儿,连方队一中队教导员李延清都被打动了:“九三动作不是最好,但一定是最努力的。想把他退走,怎么张得开嘴?”
一次,方队比赛“一脚定位”,25厘米高的踢腿定位线,踢到位后停顿5秒,比的是出腿速度和持久耐力。前10次比下来,王九三并不占优势,然而第30次以后,当别人开始动作变形时,他却始终保持着同样的标准,最终他竟然绑着2公斤的沙袋踢了足足60次。
擎着饱含先辈精神、部队荣誉的火红战旗,王九三终于走进了正式队员的行列,与战友们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在徒步方队指挥部组织的单排面考核中,他所在的旗手排面,在150个排面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
站在先辈的旗帜下,王九三骄傲地呐喊:“天安门,我来了。”
心声
军旅能有几回搏
■王九三
离9月3日近一天,我离走过天安门的梦想就近一步。想起在阅兵训练基地里,从替补成为正式队员;从时刻处在淘汰边缘,到由于表现优秀在“七一”火线入党……我终于明白,催开梦想之花的,不是我与“九三”这个数字的幸运巧合,而是我奋斗的汗水和拼搏的脚步。战友们,军旅能有几回搏?让我们在强军路上,为了心中的梦想,冲锋、前进!
■本报记者 武元晋 特约记者 李志涛 通讯员 朱建辉
原标题:阅兵英模部队方队旗手训练:腰顶杠子耳栓绳[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