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契机 绘就芜湖水运发展宏图

2015-09-08 13:12: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从政策层面上来看,《芜湖市“十三五”水运发展规划》距离发布尚有时日。但是记者日前采访获悉,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芜湖人早已悄然行动,市委市政府已然为未来五年的芜湖水运发展画出路线图。

以芜申运河完工通航为起点,在“十三五”期内,我市将基本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水运体系,全面建成皖江航运中心和安徽外贸主枢纽港,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

2015年,我市将实现港口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确保达到50万标箱,外贸吞吐量达到250万吨。到“十三五”末,港口吞吐量达到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万标箱,外贸吞吐量达500万吨。

“十”字航道明年交汇

9月1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江桥下的芜申运河航道整治工程01标段项目部探访工程进度。攀上堆满了沙袋的堤岸,记者看到,在工程机械的轰鸣声中,青弋江两侧防洪墙护坡雏形初现,桥上的商业区人声鼎沸、市声若潮,南北车辆川流不息。二者虽风格迥异却又互相映衬,组合成一幅浑然天成、生机勃勃的江城水运市景图。

倚江而兴、交通畅达的芜湖从来就与这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记者眼前这条建设日夜不休的内河航道正是芜湖人借力长江资源,抢抓发展机遇的现实体现。

这一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水上芜申高速”的省际内河航运通道于2009年12月起开建,从我市穿境而过。它将青弋江、水阳江和太湖水系一一串联,以青弋江入长江口为起点,由西向东,横跨安徽、江苏、上海二省一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二纵六横”的第四横,同时又是安徽省骨干航道体系“两干三支”(长江、淮河、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主骨架中的一支。芜申运河全长296公里,在安徽段45.7公里中,芜湖境内达到31公里。芜湖段又分成东段(8.5公里)、清水段(15公里)和市区段(7.5公里)三段实施;主要工程有航道整治、桥梁改建两部分组成。

记者近日从市港航管理局了解到,芜申运河工程进展顺利,目前航道整治中东段芜湖市境内8.5公里航道整治已完成;清水段航道整治15公里,现已完成9公里,占总量的60%;新建大堤2.4公里,占总量的90%。市区段航道整治7.5公里,已经完成2.5公里;4.5公里新建防洪墙基本完成。按计划,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前完工,明年3月底前,航标、护坡等辅助工程将逐一建成。明年上半年,芜申运河将全面通航。

芜申运河建成后,河道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大大缩短芜湖及长江上中游与长三角地区的航线距离,长江中上游船舶从芜湖经芜申运河到上海,比长江航道缩短了118公里,不仅避免了长江航行风险,且实现了芜湖与长三角地区水运无缝对接,无异于打通了一条航运物流的“水上高速”。

对芜湖来说,建设芜申运河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其本身。记者在芜湖航道图上看到,芜申运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金水道、合裕线航道在芜湖形成交叉,互联互通,共同构成“十”字型主航道框架网。芜湖恰好位于这个“十”字网络的中心点上,其沟通中西部、连接长三角地区的航运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按照相关部门的数据,我市境内现有通航河流29条,航道总里程达728.9公里,其中包括总长达193.9公里难以复制的长江岸线资源,占长江安徽段干流岸线长度的24.9%,是省内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城市。随着我市迈入跨江发展新阶段,拥江发展,引江入城已成为新时代芜湖发展的主题。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我市,包括115公里Ⅰ级航道。2014年,芜湖港到港万吨级大型船舶达2450艘次,其中2万吨级船舶达150艘次。

西起合肥新港至裕溪河入江口的合裕线Ⅱ级航道,全程139.1公里,芜湖境内44.3公里,是我省“两干三支”五条国家等级航道中的一支,现状为Ⅲ级航道,设计标准为Ⅱ级,可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计划2015年年底建成通航。

芜申运河改造工程

港口经济“溯流而上”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这曾是孙中山先生对芜湖的美誉。言如其实,长江黄金水道一直是支撑芜湖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港口经济在芜湖的经济大版图上从未缺席。早在1876年对外通商的芜湖港,现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长江溯江而上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船舶,中水期可通航2—3万吨级船舶,是我省最大的外贸和集装箱中转运输港。

据悉,芜湖港1980年被批准为长江首批外贸运输港口;1991年被批准为省内首个对外籍轮开放港口,2008年被批准为首批对台直航内河港口,2014年,芜湖朱家桥港被批准为全国享受启运港退税的8个试点口岸之一。

目前芜湖港划分为12个港区,其中长江干流港区7个,支流港区5个。现有各类生产经营性泊位148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达到1.1亿吨,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5000吨级泊位45个,对外籍轮开放泊位6个,是长江干线重要的煤炭、水泥、矿建材料、矿石、集装箱、商品汽车中转大港。

近年来,芜湖港积极寻求突破,抢抓战略发展契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与上海港紧密合作,积极打造安徽外贸中心港、安徽省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上海港的重要喂给港。去年,芜湖港完成吞吐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6.5%(占全省的24.6%),成为安徽省首个亿吨大港,全国内河第11个亿吨大港,长江南京以上的第4个亿吨大港。

根据市港航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7月,芜湖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662.6万吨,同比增长10.2%;完成集装箱量29.6万标箱,同比增长42.9%;完成外贸量145.85万吨,同比增长16.5%;商品汽车滚装量5.46万辆,同比增长19.9%。

依水而建,以水兴市的传统再次在临港经济上得以展现和发扬。根据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在自身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作为长江航运枢纽之一,芜湖长江货运与四大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至少超过80%。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特色经济,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临港经济模式正日渐形成。

海螺水泥和奇瑞汽车是芜湖两张闪亮的产业名片。与之相对应的是:芜湖海螺水泥码头是长江上最大的水泥发运专用码头,现有1个万吨级和6个5000吨级泊位,年发运水泥(熟料)超过2000万吨级。奇瑞汽车滚装码头是长江上重要的商品汽车运输专用码头,也是长江沿线唯一一个由企业建造的汽车专用滚装码头,现有1个5000吨级泊位及一次储存6000辆商品汽车库,年设计通过能力为10万辆商品车,去年完成商品汽车吞吐量为8.2万辆。据统计,奇瑞每年90%的出口业务都是从这里上船出海。

作为芜湖港煤炭物流板块的主力军,裕溪口煤码头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内河上第一座机械化煤码头。今天的裕溪口码头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是全国内河最大的集煤炭装卸、存储、精配、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拥有3个5000吨煤炭专用泊位,年综合通过能力为2500万吨。投资近10亿元的储配煤项目形成静态200万吨、动态2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在煤炭产品和服务上建立起了集中转、精配、质检、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链,现已发展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场和铁水联运枢纽。

内河航运趁势而为

就在上个月,安徽省首艘LNG动力示范船补贴资金在芜发放。我市万峰航运有限公司所属“万峰918”轮喜获140万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成为省内首艘建造内河示范船给予财政补贴的受益者。

“万峰918”只是芜湖发达内河航运的小小缩影。作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内河航运的大市之一,芜湖运力规模位于全省第一和全国前列。截至去年年末,我市水运企业共计265家,其中航运企业197家,航运服务业68家。在册营运船舶4147艘、632万载重吨,占据全省总运力的20%,单船平均载重吨达1525吨。无论是水运企业的数量、规模、从业人员,还是营运船舶数、单船平均载重吨、船舶总载重吨,多年来均保持在全省首位和全国内河港口城市前列。

依照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要求,我市水运产业正在“华丽转身”。今年,已受理拆解改造或新建船舶291艘,新建LNG示范船2艘,共计发放补贴7125.8万元。

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历史机遇,芜湖内河航运转型升级正当其时。

我市航运船舶大型化发展迅猛,煤炭、水泥、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以江海直达与江海联运作为其主要的运输方式;集装箱内支线班轮和挂靠班轮每月达300个班次,其中每周始发外高桥班轮21班次,始发洋山港班轮5班次。

作为安徽省外贸中心港,芜湖港优势日益凸显。据统计,去年我省沿江港口国际航线船舶到发班次约为350艘次,其中进出芜湖港的国际航线船舶占到近一半,芜湖港完成外贸吞吐量224.3万吨,占全省港口的53.5%。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和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外贸业务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水运发展,规划先行。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精心编制“十三五”水运发展规划,还将出台《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促进芜湖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引领芜湖水运科学发展。

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协调推进长江芜湖段深水航道建设,加快以芜申运河、合裕线航道工程等为代表的重点工程建设,改善支流通航条件。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重点打造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综合物流中心、裕溪口煤炭储配交易中心和三山临港产业物流中心三大港口物流中心。在推进航运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港口现代物流发展,加强岸线资源管理,支持港口合作共赢,推进航运服务集聚。

原标题: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契机 绘就芜湖水运发展宏图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