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别对老人之死只做道德解读

2015-09-08 10:32:38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8月30日下午,河南开封暴雨,路面积水成河。一60岁老人骑电动车涉水时突然倒地,在水中不停挣扎。多名路人上前围观后又退回,一女子劝人帮忙未果后也离开。3分钟后,老人被另外一群路人拉出,却已逝去。

老人摔倒水中,因无人相扶,不幸身亡。在对“道德滑坡”的谴责中,这起老人摔倒死亡事件引发舆论讨论。虽然视频中显示确实没有人最终参与救助,但面对老人的死亡,我们还需要保持一份理性。

诚然,对于扶与不扶的讨论,大多将聚焦点放在好人被讹的“前车之鉴”上,认为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用立法来保护好人,鼓励好人的施救。像《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就明确规定,助人者不用自证清白,举证责任由被救助人担负。

只不过,急救不仅是一个道德和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知识和技巧问题,在短短3分钟,众人的“不扶”并不意味着道德的集体坍塌,因为你无法排除路人因不懂急救知识而不敢贸然伸手的因素,也不能无视老人最后被一群热心路人拉出的事实。老人不幸身亡,令人痛心,但不宜做过多道德解读。

诚然,冷漠围观、见死不救一定程度上存在,但面对个案,面对悲剧,我们应警惕那种夸大其词的负面解读。在正视社会的道德困境,支持用立法的力量保护好人施救,也更要正视急救常识匮乏的事实。

面对行人突然溺水、摔倒、晕厥等的发生,没有急救常识和技能的人,确实有时候难免不会帮倒忙。就拿溺水来说,就算是游泳老将,也未免能轻松救上来沉溺的人,类似一人溺水,救助者同时溺亡的现象也常见诸报端。我们鼓励见义勇为,鼓励临危相助的善举,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理性地拿出更为合理的救助方案。人工呼吸如何进行,人晕厥了除了等待救护车到来进行专业抢救外,我们能否先做些什么行之有效的举措?

我们要去救助他人,但前提是我们要有救助他人的能力。相关的技能该如何进行训练和获得,如何让更多老百姓都懂得,恐怕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媒体都参与其中了。

原标题:别对老人之死只做道德解读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