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互联网来了,怎么“+”是关键

2015-09-07 13:55:56 来源:新华网

评论

\

□归欣

活在当下,互联网已经进化成一张天罗地网,一时间,谁都被这张网“加”了起来。

前两天,笔者也“加”了一把,通过一款餐饮APP订了个餐。但在等了一个小时后,这顿绝对谈不上好吃的饭给笔者泼了盆冷水:原来“互联网+”并非万能。比如,不能让一碗糙米饭变成一桌龙凤宴。

目前有一种极其有市场的观点,认为“互联网+”是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只要“+”上了,就万事大吉,所向披靡,集纳成一句话,就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是头猪都能飞起来!”

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事实好像并没有那么乐观。互联网可以加一切,但关键在怎么加。

对于许多传统行业而言,如果没有围绕主业而去追求简单的“互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不一定顺理成章地就能形成新的经济形态,也许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去年,靠餐饮起家的高档餐企“湘鄂情”由于原主业受到冲击而选择转型,公司更名为中科云网,转向大数据、新媒体服务。但是公司2014年业绩快报显示,资产负债率高达97.75%。目前该公司主业仍然为餐饮业,且持续两年亏损,回想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泡沫吹起来的时候,随便一个带有.com的公司上市就股价冲天。泡沫破灭时,很多公司烟消云散,投资者损失惨重。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即使站在风口,也不是所有的“猪”都能飞起来,如果不苦练内功,即使暂时“离地四五丈,一去二三里”,也可能摇摇晃晃,最后跌落地面。

“互联网+”是个无比强大的渠道,但如何利用好这个渠道,使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切终究要靠实力说话。尤其是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关口,想要逆风飞翔,就得把翅膀变得更有力量。

这事儿在河南就有明证。漯河市有一位“猪蹄西施”李佩煜(见8月5日本报),大学毕业后不愿啃老,开了家名为“谷记秘制猪蹄”的猪蹄店。从事的也是再传统不过的餐饮业,但由于产品“味道好极了”,在互联网的助力下,经营得风生水起,各地加盟商络绎不绝。

1986年,萧记烩面刚开张时,连个门店都没有,从一张帆布篷、一张矮桌、一条板凳、一锅汤起家。弹指一挥间,如今的萧记,仅其总店每年就向国家上缴利税100多万元!靠的是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吗?显然不是,靠的是几十年不变的品质和不断创新的产品。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这段发改委的解释中,“提高创新力和生产力”是关键。回头来看,如果一个快餐店一不能改进自己的服务,二不能提升饭菜的质量,别说“互联网+”,“宇宙+”也改变不了它的命运!⑧10

画中话

有网友微博举报称,甘肃省环县城管行政执法局的车辆悬挂自制牌照上路执法,涉嫌执法犯法。对此,环县城管工作人员解释称,悬挂自制牌照是向其他区县城管学习执法经验。⑧10

朱慧卿/图

原标题:互联网来了,怎么“+”是关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