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占领的卢浮宫》:请把金狮赐给任性大师
2015-09-07 00:14:52 来源:腾讯娱乐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
成名于戛纳、封王于威尼斯,俄罗斯国宝级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此次竞逐金狮的新片《德军占领的卢浮宫》,没有让人失望。
影片在威尼斯的首映场,向来坐不满的Sala Darsena厅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过道上都坐着晚到的记者。映后,满场掌声;次日,场刊评分遥遥领先,这一切都说明,大师这次的先锋艺术,又成了。
1
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俄罗斯戏剧叙事理论体系,又是老资格的爱森斯坦蒙太奇剪辑理论的忠实拥趸,索科洛夫的电影作品,向来不拘一格,在寻常人看来,跟先锋实验电影并无二致。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其主题确实如片名所示,但时间线上,往前远溯自卢浮宫始建伊始的13世纪初,往后延续至当下,整部影片的叙事空间极大,堪称一部鲜活的卢浮宫断代史。
某种意义上,《德军占领的卢浮宫》就是一部基于史实“改编”的作品,在改编这件事上,索科洛夫的功力一直令人称道,《浮士德》化繁为简的功力就令人仰望。
这一次,索洛科夫“改编”的不是故事,而是卢浮宫历史,所以可供他发挥的空间更大。这部新作虽然只有87分钟,但信息量极大。时间线上的纵深刚刚已经说过了,空间上,通过对卢浮宫本身变迁、历史影像资料、伪纪录片、画作、雕像、戏中戏各种主题和艺术形式的交叉剪辑,浑然天成。
该怎么用文字传递这种澎湃的观影体验呢?嗯,俗点儿说,就是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2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全片以旁白串联,所直抒的胸臆,无非调侃“愚蠢的人类发动的战争在艺术品面前都是渣”这么个简单的对艺术的热爱。片中穿插的各种影像,最直白的对立就是战况纪实,和包括《蒙娜丽莎》等卢浮宫馆藏艺术品近乎情人抚摸般的特写。
史实这一段,采取了现实与虚拟的双线并行。现实这条线,较完整回顾了德占时期卢浮宫馆长雅克·雅加德,和德军军官弗兰茨·沃尔夫·美特尼奇就卢浮宫馆藏明争暗斗的史实。虚拟这条线,就极尽嘲讽之能事了,索科洛夫复活了拿破仑和一位德军女战士,通过两人在馆内诸多艺术品间的游荡,嘲笑独裁者和战争狂人们对艺术品的轻蔑,引发在场观众无数笑声。
文本方面,也大致分为两块。一块儿是关于卢浮宫科普性质的简史普及。从13世纪初始建,一直说到德占时期的遭遇,期间的叙述时间线自然也是打乱的,尤其在说到德占期间时,不断反复提及当时法军撤退让巴黎成为“Open City”的细节,讽刺之意简直毫不遮掩。
文本另一块儿,自然就是散文性质的抒情,卢浮宫的知名馆藏几乎悉数上镜不说,旁白的语调也深情到不行,各种类似“哦,卢浮宫”的排比台词排山倒海,足见索科洛夫深沉的爱。
3
但说到《德军占领的卢浮宫》,最精彩的自然是其深得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精髓的神级剪辑。除了画幅在4:3和1:1之间流畅跳转外,你能想到的所有艺术形式,和我等常人无法参透的符号学尽藏其中。
这其中最精彩的一幕,当属镜头在当代卢浮宫的诸多馆藏内移动,银幕右侧的镜面却倒映出德占时期馆内戎装军人行走过的画面。人与物一静一动的对比,空间与时间界限被打破的奇幻融合,外加镜面为界制造出的分屏效果,三者合一,简直,过瘾死了。
具体到细节。片中光戏中戏这一玩法,就用影像资料、伪纪录片、片场花絮多种形式来组合加工,此外,手绘图、歌舞剧、伪访谈等诸多形式蜂拥而上,令人目不暇接。最让本人印象深刻的两处,一是德军战机缓慢穿过卢浮宫而过,另一处,则是两段跨越历史、显示卢浮宫及巴黎建成经过的360度环绕镜头。
哎,就跟武侠小说里,大师成仙后都自带“无招胜有招”的无解属性一样,索洛科夫的《德军占领的卢浮宫》,就是这种用极简主义玩解构的代表作。
说多了也没啥用,给金狮吧,这最实在。
原标题:《德军占领的卢浮宫》:请把金狮赐给任性大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