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2015-09-06 16:54:34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那场战争,不仅使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标志着中国因国运衰弱,落后挨打,从此一步一步沦为世界列强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当我们讲到历史屈辱和民族复兴的时候,有人会追问:“你们要复兴到哪里去?复兴到成吉思汗时代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元朝,还是复兴到1840年前的大清朝?”如果这样的提问不是恶意的,就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我们所说的民族复兴,不是拓展疆域、扩大领土领海,恢复到元朝和清朝鼎盛时期的民族复兴。即使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我们也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并已同周边许多国家解决了划界问题。尽管我们不惧怕任何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但我们追求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历史任务,一是救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具体地说,具有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标志:一是民族觉醒,改变中国人被人看不起的历史;二是民族独立,变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国家;三是人民解放,改变人民大众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四是民族强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五是祖国完全统一,领土完整,国防巩固;六是国际地位提升,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的积极贡献。
第二,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呢?
我们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就是基于抗日战争对于我们实现上述历史任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首先,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任凭列强宰割奴役、濒临亡国的历史。其次,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历史,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争相互配合,第一次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第三,最重要的是,抗日战争振奋了民族精神。第四,抗日战争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四大突出贡献,表明的就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第三,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民族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不妨对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同境遇和不同地位,进行客观的历史比较。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乘机进攻德国在华的胶州湾租借地及胶济路。中国的北京政府起初宣布“决意严守中立”,后又因胶州湾问题涉及中国利益将这一区域划为战区,既想收回胶济湾租借地,对日本的军事行动表示异议,又要求山东驻军对日军的行动不予抵抗。而日本则得寸进尺,向袁世凯提出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引起民意强烈不满。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起先也是忍辱退让,但是中国军民决不当亡国奴,开始了悲壮的局部抗战历史。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后的八年时间里,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多,形成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的抗战,不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而且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主力和部分海空力量,制约了他们的“北进”和“南进”战略,粉碎了他们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和西伯利亚的大战略,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其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台湾等领土领海;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想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都没有成功。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政府经过谈判废除了英美政府1840年以来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曾经和中国政府订立过不平等条约的比利时、卢森堡、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等国跟着先后放弃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有关特权。中共中央在《关于庆祝中美中英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中,也强调由于我们坚持抗战,形成了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使中英美间不平等条约得到废除”。在此基础上,1943年11月,在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上,确定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特别是,明确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开罗宣言》,我们不仅解放了东三省,而且光复了台湾、澎湖列岛,洗雪了甲午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耻辱。
再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发言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1942年1月1日,发表了由美、英、苏、中领衔,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参与这样的国际文件,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的抗战已为世界瞩目。为把战时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战后建立新的世界安全机制结合起来,1943年10月27日,中国又和美、英、苏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即“莫斯科宣言”,决定成立联合国。后来经过开罗会议、美国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到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为创建联合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联合国成立时,中国被规定为永久性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确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第四,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走向复兴之路,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尊重历史,不否定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但同时必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发挥了尚义、领航、支柱作用。
一是尚义。舍生取义为人之大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首先体现在当民族危亡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主动提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推动全民族抗战奠定了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尚义之大德,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全民族抗战;没有全民族抗战,就很难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二是领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形成了全国抗战的壮丽局面。这个时候,中国最需要的,是能够让中国这艘大船在抗日战争的波涛中破浪前进的领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开始后,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定了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国民党在1938年3月底4月初也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这两个文件基调都是指导全国抗战,区别主要在共产党的纲领强调的是动员全国人民参加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国民党的纲领强调的是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而不依靠人民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除了抗战路线上有这样的差异,在抗战的战略和作战方针上也有很大差异。当时,尽管国民党军队许多忠勇将士,奋起抗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但是,一场一场“保卫战”,一次一次丢城失地。共产党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要为同敌人作持久战而准备自己的艰苦工作。在会后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深刻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国民党在全国抗战开始后,也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这是两种不同的持久战。国民党把持久消耗为其最高战略,实行内线固守、分兵把口的作战方针。共产党的持久战有三个要点:一是认为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日战争是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全民族的全面抗战;二是认为抗日战争是消耗战,同时又是歼灭战,在敌强我弱态势下要把一般战争中起辅助作用的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上来,广泛开展敌后山地游击战,并采取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等作战方针,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消灭敌人;三是认为抗日战争要有长期持久作战的正确战略,要经过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三个阶段,赢得中国的最后胜利。特别是,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这篇著名演讲,给困惑中的抗战军民指明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方向,连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都倍加赞赏、十分佩服。因此,看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主要应看谁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是支柱。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不仅如此,共产党还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逆流中,包括像皖南事变这样严重的反共高潮中,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充分显示了自己是激流中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因此,在我们讨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才保证了我们在抗日战争中走向民族复兴。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