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桂河桥的二战记忆愈加清晰
2015-09-06 15:4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曼谷9月6日电 题:七十载,桂河桥的二战记忆愈加清晰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烈日炎炎,桂河桥上人流不息。
这座大桥位于泰国曼谷西北约120公里的北碧府。70多年前,这里是盟军战俘和劳工眼中的地狱,他们在日军刺刀的威逼下修建泰缅铁路。如今,这里每天迎来各种肤色的游客和凭吊者,桥上不时驶过一列旧式火车,发出“哐当、哐当”的历史回音。
55岁的青松先生不会讲中文,但却会唱几首中文歌曲。他是一名小提琴手,兴致来时在桥头拉上几曲,接受游人给予的小费。他说:“我父亲是潮州人,母亲是泰国人。我很小就听过很多‘死亡铁路’的故事。”
他于9月5日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在桂河桥上谋生8年,每天看到许许多多来自韩国、中国及欧美国家的游客,“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而不是忘记它”。
在青松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桥头一侧竖立的中国远征军纪念墓碑。桥头另一侧建有一座佛教寺院,洁白的观音塑像面朝铁桥,舒缓的佛乐弥漫在桂河两岸。
回溯历史,1942年,太平洋战争日益激烈,日本决定打通从泰国通往缅甸的铁路运输线。为此,日军押送包括英、澳、美等国军人在内的6万多战俘到泰国施工,此后又强征27万名多国劳工。在泰国西部茂密的丛林中,1.6万名战俘及难以统计的劳工因饥饿、劳累、传染病等丧生,“死亡铁路”由此得名。
桂河桥地处泰缅铁路咽喉位置,二战后期被盟军飞机炸毁。战后,泰国在原地“修旧如旧”,纪念历史。铁桥全长约300米,桥身尚能看到弹孔模样的痕迹,桥头竖立着巨型炸弹模型,70多年前的战争景象恍若眼前。
当时,日本曾销毁大量的战俘和劳工资料,但真实的历史最终通过幸存者的讲述、残存的现场及书面资料得以重现。
在桂河桥附近,北碧府战争公墓绿草茵茵,正门对面竖立着巨大的十字架,一排排墓碑象征着长眠在此的各国军人。其中一块墓碑上刻着:“高德斯威尔,25岁,1944年。我们多么想念他那可爱的面容。”
泰缅铁路博物馆距离桂河桥约4公里,至今珍藏着一些当年筑路时使用的榔头等简易工具。变形的汤勺、被遗落的皮夹子、未能发出的家书……一点一滴的遗迹向后人呈现战争中的惨剧。
博物馆还在泰缅铁路原址保留一段当年的铁轨。沿着丛林中的“死亡之路”步行,不时可看到各国人士摆放的鲜花、旗帜、照片。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狭窄的山道上触摸着历史、倾听着历史。
“死亡铁路”有一段被称为“鬼火关”。据说在筑路时,大量盟军战俘每天被迫工作18个小时,夜间点燃篝火施工,因似鬼火一般而得名。
澳大利亚人苏迪恩在博物馆留言簿上写下:“太惨了。作为人,怎么可以那样对待另外的人?”
中国游客李兵写下粗大的一行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许多人用英文、韩语、泰语等写下“惨”、“悲剧”、“不要重蹈历史”等感言。
原标题:七十载,桂河桥的二战记忆愈加清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