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追忆回民英雄马本斋:壮志难移 儿承母志斗争到底

2015-09-03 18:19:0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激怒了时任东北军团长的马本斋,他解甲归田,另谋抗日出路。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看到日本侵略者在自己的家乡烧杀淫掠的恶行,血气方刚的马本斋奋起抵抗,在河北献县创建了“回民抗日义勇队”。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纲领影响下,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民抗日义勇队”队伍被命名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

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回民支队最壮大的时候是3000多人,它属于野战军,先是在冀中平原这一带抗日,后来到了1942年底、1943年整个,回民支队又转战到了冀鲁豫军区。回民支队壮大到3000多人的时候,回族应该占少一半了,多一半就是汉族,甚至还有满族或者还有蒙族。

从1937年到1944年,马本斋率领部队作战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万人。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发生在八公桥的“牛刀子钻心”的故事最为神奇。

马国超:这个地方敌人他占据了一个比较大的一个镇,这个镇整个固若金汤,它的周围在十里、二十里还有一些据点,这些地方,盘踞在河南这一块,整个河南、山东这一片如果把它拿下来,咱们整个叫解放区、根据地就连成片了,最后想办法就要把这个地方拿下来。冀鲁豫军区的司令员是杨得志,由杨得志司令员组成作战会议,大家献策,最后我父亲提议“牛刀子战术”。他就举例子,他说一个牛,你想我们几个人都整不过他,但是你用匕首对着它心脏那个地方,照准了扎下去以后它再强大也不行,也会把它制服。为了打好这一仗,他亲自去侦察。我父亲化装成做生意,卖香油这么一个人,三进八公桥,把敌人的内部情况都摸得特别熟。最后在杨得志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之下,这个回民支队先是攻进里面去,外面有三个师的部队整个开始总攻,很快把这个八拱桥拿下。这个战斗在当时算是一个大仗,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登出来了。

为了消灭回民支队,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使出卑鄙伎俩,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但是马母性情刚烈,在被捕第三天开始绝食。绝食7日后,马母壮烈殉国,时年68岁。马本斋沉痛地向母亲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终年43 岁。马本斋逝世之后,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写下了“马本斋同志不死”,而朱德总司令送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党史专家、解放军出版社编审董保存:我们说,中华民族的首先有民族融合问题,那么在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当时的回民,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都参加了这一场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那么马本斋是回民里面非常典型的、有非常具有楷模意义的这样一个队伍。在他的带领下,马本斋在我们河北省的这个冀东这一带,后来到了就是山东省的西部、北部这一片,他的影响非常之巨大,我们这个地方一说起回民之威,那大家都是竖大拇指的,那么他们这个部队,充分体现了我们全民族的万众一心、抵御外部的这样一种战略精神。

党史专家、国防大学副教授刘波:马本斋的这个回民支队,选择的战士来自于汉族、蒙族、满族,就是多个民族的队伍,它是很有一种象征性的。这么多的民族队伍合在一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所以马本斋的回民支队极具民族性、代表性。第二,网上有人说60多年过去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李向阳和他的游击队是虚构的?李向阳原型之一就是马本斋,马本斋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还有其他无数这样的指挥员,再形成了敌后游击战的滚滚洪流,最后陷日军于游击战的汪洋打击中。

董保存:在马本斋很有我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光彩。马本斋的母亲白氏当时怕敌人把他抓去,因为马本斋是孝子,抓住妈妈就是要她劝降马本斋。这个回族老太太身上真是体现了我们当时一位母亲的民族精神。

刘波:我想说的是,刚刚谈到是老兵,老兵,我们无数多个老兵,他不管是正面战场的老兵还是敌后的老兵,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咱们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就是那么几句话:是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老兵的精神不逝。我们所有的人要向我们的老兵学习、向他们致敬。

原标题:追忆回民英雄马本斋:壮志难移 儿承母志斗争到底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