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集中展示“国之重器”有三重含义
2015-09-03 15: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解放军第二炮兵东风5B洲际导弹方队接受检阅。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9月3日上午,东风-31弹道导弹发射车接受检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当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张素)9月3日,18辆有“陆战之王”之称的99A式主战坦克缓缓驶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拉开了中国“9·3”阅兵装备方队受阅序幕。军事专家在受访时指出,中国此次集中展示“国之重器”有三重含义。
第一重,呈现中国军队装备体系成就。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副院长郭新宁表示,此次动用500多件受阅装备、200多架各型飞机,参阅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这些新型装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防实力和国防科技发展水平”。
对比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短短6年时间,十余款在当时还被称为新型号的武器装备——比如96式主战坦克、“红箭-9”反坦克导弹、PGZ-04A25毫米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东风-11A”近程地地导弹等,均已更新换代。
取而代之的,有能够精确打击地面重要目标和低空低速飞行目标的“红箭-10”多用途反坦克导弹,有具备远距离奔袭、大区域巡逻、防区外打击能力的“轰-6K”中远程轰炸机,还有能对海上大中型移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东风21-D”常规导弹。
郭新宁还谈到,本次阅兵海上力量、空中力量、战略力量、信息化力量等元素明显增加,27个地面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均是首次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反映出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思想的更新。
军事评论员宋晓军注意到,5月发布的最新版国防白皮书对不同兵种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其中“海军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空军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本次阅兵显著增加海空军的预警机、电子侦察机、海上警戒机等特种支援机型,是落实新军事战略之举。
第二重,展现中国军事开放透明姿态。
针对“秀肌肉”言论,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在阅兵中向世人展示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世界各国通行做法,集中呈现“国之重器”,更是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在发展军力问题上的开放和透明的姿态。
如其所言,今年的印度共和国日阅兵仪式或法国国庆阅兵仪式均展出该国重要军事装备。7月举行的秘鲁国庆阅兵展出了来自中国的90B型多管火箭炮,意味着物美价廉的中国武器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军事的开放和透明姿态也不仅限于一次阅兵。近年来,中国新型尖端武器装备频繁亮相,比如备受关注但无缘本次阅兵的“运-20”大型喷气式运输机、“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东风-41”陆基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等,此前或已亮相航展,或已公开试验片段。
分析认为,中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军工产业,以及将军事现代化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明确方针,使中国军事装备与保障能力飞速提升。当日阅兵首次展示中国自主研制的“空警-500”预警机,而中国第一代预警机就已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上百项关键技术。
第三重,展示中国维护和平能力和决心。
1937年,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装备实力悬殊,被认为是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并狂妄叫嚣“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一个原因。
外媒分析,中国借由这次阅兵发出明确信号,“当年无力单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军队的软弱中国已经成为过去”。
“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填补了东方战场亚洲国家的一项空白。”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教授陈士强说。一些主张重新修正二战历史的西方学者亦称,“9·3”阅兵成为让西方民众了解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机会。
当日展示的“东风31-A”固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既是中国有效实施战略反击的中坚力量,更是维护国家和世界和平的战略重拳。而在不久前刚结束的中俄“海上联合—2015(II)”军事演习,双方共出动22艘舰艇和保障船、约20架飞机和直升机等装备,提高了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能力的预期目标。
“中国首次举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式,目的就是进一步唤起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陈士强说。当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悬在人类头上,更需以“国之重器”向世界宣示中国人民维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决心。(完)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01)90后因高额聘礼殉情 乡村爱情有多少不能承受之重?
- (2015-09-03)军事专家:集中展示“国之重器”有三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