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调控:常规进京指标将逐年压缩
2015-09-03 02:30:2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纸北京户口,令北京一所985高校研究生的李薇(化名)开始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
“原本也没想过说北京户口有多么重要,但前年来北京实习时,周围同学一问首先就是‘单位能不能给北京户口’,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方向。”一心只想在北京工作的她,进而选择考研再搏一次,“毕业后单位好不好是其次,能解决户口最重要”。
而李薇所向往的“进京指标”正在逐年压缩。
“进京人才指标,总趋势是缩减。常规引进的数量要逐年压缩。通过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等专项计划引进到北京的人才也会逐年减少。”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张祖德在9月1日的“做好新常态下首都就业工作”访谈上表示。
张祖德同时表示,人才引进和人口疏解并不矛盾,遇有特殊人才需求,可启动专项引进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表示,北京要调控人口,“最终不是靠北京,而是需要北京以外的地区经济、就业机会等资源均衡发展。光靠北京通过行政手段挤压,估计很难起到效果,因为人口自然有涌向资源更丰富地方去的冲动。”
人才“点菜权”在用人单位
2015年,北京地区应届毕业生总数为23.3万,较上年增长3000左右,其中研究生8.1万,较去年增加2000。但在这23.3万毕业生中,北京生源约1万人。
而根据此前张祖德表示,今年大学毕业生、非北京毕业生留京压缩在一万人以下了,除了专项以外,常规引进,今年初步打算控制在九千人以内。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北京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放宽,北京城市历次规划确定的1000万、1250万、1800万等人口红线屡屡被突破。
“北京实际人口增长超过预期目标,主要还是规划低估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速度,因为人口毕竟是自由流动的,尤其是北京拥有强烈的就业机会吸引力。”在程杰看来,之所以从大学生入手调控人口,“因为压缩户籍人口是可以直接起到作用的,也是现有可调控的手段,而不像非户籍流动人口那样很难操作。”
进京指标的压缩,释放出北京户口获取渠道收紧的信号。除大学生留京数量的减少以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北京户口的几率也相应在减少。
根据往年的数字,通过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招录、科研助理等渠道进京的人才总量不大,在2000人左右,占所有引进人才的10%左右。张祖德表示,“明年这个数字将会更少。”
但在人口疏解的同时,北京产业的调整也需要优质的人力资源供给。张祖德表示,优质人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点菜权”在用人单位。“比如说去年前年IT人才紧俏,现在产业调整了可能就不急需了。目前我们正在加强社区卫生和基础教育工作,全科医生、基础教育的教师就更多需要了。”
“北京控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对于高端优质人才,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张祖德说。
原标题:北京人口调控: 常规进京指标将逐年压缩[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