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方明:播音不是演戏 只有一个“真”字

2015-09-01 17:05:43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1941年,方明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家里就不宽裕,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方明报考了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发射专业。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听着《报纸与摘要》节目起床,在晚自习后还要听《新闻联播》。”方明说。

在那个传播方式匮乏的年代,广播几乎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接收渠道。谁也没有想到,学习发射专业的方明很快会跟广播结下不解之缘。

1960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又在局内选拔一批播音员,在录音科工作的方明如愿入选。

就这样,喜欢读报纸的方明开始了自己的播音之路,也让他在电波中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在方明的播音生涯中,曾经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1965年国庆游行、1969年“五一”和国庆庆典、1976年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

而这其中的三次让他记忆犹新。一次兴奋,一次沉重,一次慷慨激昂。

主席从我的身后走过 那年我24岁

1960年4月,方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之后进步飞快,1961年底就开始播报他听了很多年的《新闻与报纸摘要》。

1965年,他接到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那就是到天安门城楼上转播国庆游行。

“我是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年轻播音员。”讲到这里,方明直起身子,眼神明亮,仿佛自己又站到天安门城楼上的话筒前。

接到任务后,方明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2万多字的稿子由三位播音员完成,分到方明这里的就有将近4000多字。

一同参加国庆转播的林田还对方明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把他带到广播大楼二楼的一个小阳台,门一关,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街道,想象着自己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底下就是游行的方阵,有工人、农民、学生、儿童、机关干部……

“转播不是朗诵,更不是演戏。需要一个‘真’字。每一个表情,每一种语气,都要和现场的游行队伍结合起来,让听众通过声音看到画面。”方明说。“工人的力量,学生的朝气,儿童的天真,都需要语言来表达出来。”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965年10月1日上午,就在游行开始前,原本计划乘坐电梯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竟然意外地选择了走楼梯。

“毛主席要走到天安门正中,正好从我们的身后经过。那年我只有24岁,能那么近距离地看到毛主席,心里别提多兴奋了。”方明说,“不过工作人员有工作人员的纪律,不能跟主席打招呼握手。虽然有些遗憾,但作为播音员,我必须这么要求自己。”

游行的播音任务顺利完成,而在方明心中,毛主席从身后经过的身影,却成了他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

那一刻 天安门广场上只有一个声音

1976年9月18日对于方明来说,紧张而沉重。

“那一天是毛主席逝世的追悼会,由我转播,常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是我的备份。在那么重要的时刻,谁都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旦一个播音出现问题,另外一个就立刻顶替。”方明抬起头,慢慢回忆当天的情形。

“天安门前搭了一个主席台,我们的转播点就在西观礼台东侧的指挥台上。抬头望下去的时候,底下是黑压压的默哀方阵。”

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几十万人,大家都低着头,鸦雀无声。现场只有方明一个人的声音缓缓地回荡在广场上。

“不仅仅是广场,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听我一个人的声音。”方明的声音有些低沉,他说:“那个时候压力真地特别大,15分钟的直播结束之后,我两个手心里全是汗,连常亮的两个手也都是汗。”

压抑、沉重伴随着哀乐和播音在整个中国回荡,直到宣布哀悼正式开始,这些情绪像是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整个天安门广场上,哭声一片。

那一刻,直播室里同样气氛沉重。

方明说,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历史。它一步一步向前走,脚步声有的喜悦,有的沉重。“我和所有中央台的同事们一样,我们都是历史声音的记录者。”

转播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阅兵 肩上责任重大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转播的任务再次落到了方明身上。

“这次是我和王欢搭档,两个人一共2万5千多字的稿子。因为那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次阅兵,我们两个人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就显得格外重。”方明说。

为了让人们了解到正在发展的中国拥有怎样强大的军队,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提前2个月就开始准备。

受阅步行方阵演练场地沙河机场,导弹部队的训练地南苑机场,机械化部队训练地通县机场,还有通州的飞机指挥塔,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有的时候他们跟着受阅部队演习,一直要熬夜到凌晨1点多。“每人1万2千5百多字的稿子,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不能出一丝差错。”方明告诉记者。

就拿飞机梯队来说,因为飞行速度不同,第三梯队和第二梯队中间要有一分钟的间隔。“当时,我们在天安门东侧的转播室里,底下机械化部队的轰鸣和天上飞机呼啸的声音都很大,根本无法分辨。”方明回忆说:“如果天气好,看到飞机尾部拉出烟雾,就可以开始。然而当天北京的天气并不是很好,天上云雾很多,根本没有办法。”

当第二梯队的飞机飞过之后,当时的转播指挥告诉方明,说第三梯队飞机来了,赶紧播。但方明却坚持说,“我看着表呢,还没到。”

等着手上的秒表指针转完一分钟,方明的第一个字正好开始。声音和第三梯队飞过天安门的时间分秒不差!

“男孩子谁没有过军人的梦呢?转播阅兵和转播游行有很大的区别,军人那种阳刚之气,那种钢铁般的力量要渗透到你的每一个字句中。”方明说。

“要玩儿真的 用真感情”

从1960年进入播音组的年轻小伙儿,到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方明走出了别人眼中近乎传奇的人生之路。

1999年国庆,方明作为嘉宾再次来到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没有了播音任务,这是他最轻松的一次。

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转播,方明至始至终都坚持着一个“真”字。

“新闻工作本身就是真实,而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份子,就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那就是实事求是。”方明说。

“刚入台的时候,很多著名的播音前辈都带过我,他们教给我三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方明一句一句地列举出来——

齐越说:“播音要玩儿真的,要用真实的感情对待每一篇稿件。”

夏青说:“要真正感觉到。”

林如说:“要处理好句子,出意思。”

“就像一开始我说的,我是自愿参加革命的,并没有八抬大轿把我抬过来。那我就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热情奉献给播音事业。中央台前辈们教给我的这些话,指引我走过了半个世纪,我也希望这些真知灼见能让人们永远记住。”方明说。

原标题:方明:播音不是演戏 只有一个“真”字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