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峪:弘扬抗大精神 唱响时代主旋律
2015-08-31 22:45:09 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8月26日讯(记者 王培炎 石柳月 张明皓)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于1936年6月1日在陕甘苏区瓦窑堡创建,7月11日迁往保安,之后辗转晋察冀、晋东南,在1940年11月4日移驻冀西邢台浆水镇前南裕。随着八路军、新四军的迅猛发展和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急需成千上万的军政干部去加强部队和根据地建设,为此,抗大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创建了14所分校、6所陆军中学、1所附属中学和若干独立大队,共培训中、高级干部10多万人。
近日,“血印”——河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长城网特别报道组来到了邢台市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重温了硝烟弥漫下的英雄故事,学习了革命先烈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据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研究室主任白鸿森介绍,抗大挺进敌后办学,特别是成功举办五周年校庆之后,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日寇把抗大视为埋在他们心脏地区的一颗炸弹,企图把抗大一举消灭。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1942年5月21日,日寇调集一万余兵力,分四路合击抗大总校所在的浆水镇一带。北路之敌由临城、赞皇经宋家庄向浆水猛扑,东路之敌由邢台城出发向浆水直插,西南路之敌由沙河经路罗向浆水挺进,西路之敌由山西昔阳、和顺经松烟向浆水进逼,敌人来势之猛,兵员之多是空前的。为避免同敌人主力遭遇伤亡太大,抗大校长决定总校各大队分散行动,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采用“敌进我进,方向相反,擦帮而过”的办法,协助地方自卫队、民兵掩护群众,牵制敌人。然后分头转移,插到敌人的后方利用山地优势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到达王莽寨山谷会合。在反“扫荡”过程中,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42年5月24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为掩护群众撤离,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5月26日,抗大总校文工团程克有孕在身即将分娩,仍跟着抗大医院的六位男同志,日夜不停地行军转移,为躲避日寇搜索,七人藏身于一个小山洞里,山洞外传来敌人的叫喊声,但这时程克就要分娩,情况危急,经过一番剧痛,孩子降生了,可是连第一声的啼哭都没发出就永远地离开了母亲,为了同志,为了革命,这个伟大的母亲做出了最痛苦的抉择。反“扫荡”中,抗日大学陆军中学的一部分学员在邢台县的小西天与沙河县的北武当山之间,与敌军进行了一场激战,校长史紫千等几十位同志英勇牺牲。在这危急关头,冀西游击队司令员杨秀峰和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率领部队前来解围,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正是这些革命先辈用宁死不屈、共赴国难的精神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血魂铸就的精神,已融入这坚硬的太行山脊,永远守护这片热土。
而如今坐落于邢台市前南峪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已成为对外宣传河北、宣传邢台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先后拍摄了《在塑英魂》、《抗大陈列馆全景展示》等宣传片,并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区”与“河北省十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原标题:[血印·寻访]前南峪:弘扬抗大精神 唱响时代主旋律[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