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人修筑滇缅公路:军民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线
2015-08-31 19:13:14 来源:贵阳网—贵阳晚报
1938年,滇缅公路修筑场景
抗战★时局
封锁海岸
抗战爆发后,日军封锁中国的海岸交通路线。国民政府同英、缅政府会商决定,于1938年修建从昆明到缅甸的滇缅公路,以转运援华的战略物资。
1942年4月,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盟国中缅印战区美军中将司令史迪威决定重修一条公路——中印公路,替代被切断的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中印公路的存在,成了当时中国的重要运输通道,为及时转运战略物资、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抗战期间,支撑中国抗日战场的战略物资以及大后方经济供应的运输大通道,给中华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些由滇缅公路、滇黔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大通道,贯穿中国西南门户,越过连绵高山、湍急河流,蜿蜒上千公里,对中华民族的生存而言,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战争烽火中,有数万名中国军民为修建和保卫这些抗战通道,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A.20多万劳工 修建滇缅公路
“七七事变”发生后, 1937年底,沿海城市相继失陷,我国的海岸线被日军封锁,国际上援助的物资与军火均不能运进内陆。此时,中国急需一条新的运输通道,来转运那些援华的战略物资。于是,国民政府同英、缅政府会商后,决定修建从西南门户昆明到缅甸腊戍的公路。这条路全长1147.4公里,被称为滇缅公路。
住在云南省龙陵县勐腊乡大垭口社区的杨美翠老人,今年96岁。在她住的高山背后,是从怒江峡谷盘旋而上的滇缅公路。杨美翠还记得,滇缅公路是1938年8月开始修建,历经9个月修建而成。当时20多万名中国劳工在缺乏现代机械的情况下,在原始密林、高山峡谷间,用手一寸一寸将路抠出来。
当时才10多岁的杨美翠和丈夫杨学志,都参加了修路。“人们拉着几吨重的石碾子,反复碾压新铺的路面,让它平整。”杨美翠说,经常有绳索断裂后,石碾子从破上滚下来,压死、压伤修路工人。还有的修路民工,不慎从悬崖上坠落身亡。
腾冲抗日纪念馆展板上的数据说,修建滇缅公路时,大约有3000多人丧生。这还不包括前期的勘探、设计队伍,以及死亡的军方工程技术人员。公路修通两年多后,6000多名中国司机和3000多名南洋华侨,日夜不停地开着车,经过这条公路,将各种急需的物资运入中国。其中,仅运送的汽车就多达13000多辆。但当时的道路状况差,常有车子陷在泥坑里,还有的车爬不上坡,都需要人去推。
“他和村里的另外11个小伙子,被征调去修路、推车。”杨美翠说,车子翻了,丈夫随车子滚下悬崖身亡。那是1941年,他们的儿子,出生才只有7天。
原标题:20万人修筑滇缅公路:军民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线[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