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受阅将军训练强度超战士:每天8个半小时1周6天

2015-08-31 19:0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标兵”将军炼成记

胜利日大阅兵,即将亮相的将军领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56名现役中将、少将,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率领徒步、装备和空中方队庄严受阅,这在共和国阅兵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个将军,一面旗帜。在过去数月的高强度阅兵训练中,这些年过半百的部队高级指挥员,与普通官兵一起训练、一起生活、一起吃苦,成为官兵行动的楷模、方队的“最美标兵”。

训练强度甚至超过年轻战士

与比自己小30岁的战士一个标准站军姿、踢正步、走队列、喊口令,对将军们来说,是个艰巨的挑战。

“50多岁人的身体,当然不能跟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比。”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14集团军副军长邓志平说。

“所有受阅人员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阅兵徒步方队总教练刘士胥告诉记者,将军们更是阅兵联指在训练上始终紧盯的“关键人”。

在向北京集中之前,将军们其实都在各自方队进行过基础训练。刚入住阅兵训练基地参加集训的时候,他们的训练时间和受阅方队一样,都是一周训练五天、每天五小时。

一周后,训练时间很快加强为一周训六天、每天八个半小时。训练强度甚至超过了受阅方队的年轻战士。

“一上午喝上三瓶水,基本都没去厕所。”邓志平说,“全变成汗水流走了”。

从5月下旬开始集中训练,到6月30日结业考核,将军们的训练水平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所有人都顺利结业。

“站在队列里,我就是你的兵,不能搞特殊”

“比较难的是如何让两个带队的将军走起来就像一个人。”阅兵徒步方队总教练刘士胥告诉记者,每个方队的将军领队都有身高、胖瘦、腿长腿短的差异,在短时间里“把两个人训练成一个人”,决非易事。

靠什么?靠的就是千百次地一同踢正步,培养两个人内化到“肌肉记忆”里的默契感。

为一个敬礼时的亮相摆头动作,邓志平和搭档将军领队、第14集团军副政委高伟在一起起码练了上万次。现在,两个人走在阅兵训练场上,一同迈腿、摆臂、踢腿、落地,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侧面看,都像是一个人。

不同方队的将军领队训练侧重也不同。徒步方队的将军领队重点练正步,装备方队的将军则侧重练军姿和耐力。

57岁的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庚群,是反舰导弹方队的将军领队。他曾多年在一线舰艇任职,作为指挥员也曾多次率舰出海执行重大任务,肩周和腿部关节都有严重劳损,稍长时间站立就疼痛难忍。

他只能靠咬牙坚持,先站10分钟,然后20分钟,再到半个钟头……

领队教练员徐生喜考虑到将军年龄大、身有伤,训练中常会适当给予关照。刘庚群却始终与战士们训在一块儿。他告诉徐生喜:“站在队列里,我就是你的兵,不能搞特殊。”

经过1个多月集中强化训练,刘庚群和年轻战士一样,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方队合练时,由于年龄大,刘庚群的动作总是比方队“慢半拍”。他自我加压“开小灶”,每次都比方队提前40分钟到达训练场,和其他3名校官领队反复练习敬礼动作。

半个月过后,4名领队和方队都做到了整齐划一。

“将军带头训练吃苦,对部队是无言的命令”

武警部队抗战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武警北京总队副政委苟春燕曾在西藏服役33年,到北京工作才一年多,高原反应尚未完全消除,今年3月份还做了高原病引起的囊肿切除手术。

由于长期在高原高寒地区工作,心脏肥大,苟春燕每次顶着高温酷暑训练回去,就要把屋里的空调开到十六七度快速降温,“不然会热得受不了”。

在苟春燕和搭档将军领队、武警北京总队副司令员徐平的带动激励下,方队全体队员铆足了劲争第一、创一流。在上级组织的5次训练考核评比中,方队4次获得优胜方队流动红旗,1次受到通报表扬。

“年龄和身体,都不是问题。”“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第16集团军副军长吴亚男并不觉得阅兵训练苦到什么程度,尽管早年腰部训练受伤的他现在每天都要靠裹着护腰踢正步。

吴亚男为了提高自己的正步水平,主动向方队的训练尖子“下战书”。操场上,他从最初的50米正步“PK”,到100米正步比拼,每次都用尽全力。通过比正步步幅、比踢腿高度、比踢腿速度等,有力激发了队员的训练士气。

“从接受阅兵任务的那天起,我们就是按打仗的标准和要求来参加受阅的。”吴亚男说。

“将军带头训练吃苦,对部队是无言的命令。”在刘士胥看来,将军们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兵,和战士天天在一起训练、流汗、摸爬滚打,成了教育引领年轻战士的“动力源”。

新华社记者樊永强

原标题:受阅将军训练强度超战士:每天8个半小时1周6天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