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那么齐,中国阅兵是不是世界第一?
2015-08-31 16:19:07 来源:浙江在线
喜欢看阅兵的人,当然最喜欢朝鲜。它不但是分列式走得最整齐的国家,而且阅兵最频繁:每年至少会有一次例行阅兵(4月25日朝鲜人民军建军节或9月9日朝鲜国庆节),碰到领袖的纪念日,更会举行盛大阅兵。
其次是每年阅兵一次的俄罗斯(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或11月7日军人荣誉日)。虽然英、法、印等国也经常会阅兵,但有追求的人会认为,这些国家太不专业。
在全世界高标准的阅兵爱好者心中,也许更期待十年一次的中国国庆阅兵。虽然在分列式的整齐程度上,朝鲜与中国难分高下,但中国的方队规模,目前居世界之冠,朝鲜只能屈居亚军。
只要中国愿意,还可以排出更大规模的方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就曾成功展示横排25人、42个排面的超大规模方队。虽然阿根廷首都的七·九大街比长安街更宽,但阿根廷更适合组织狂欢节游行队伍,而非分列式。
分列式是军容军威的展现。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虽有分列式表演,但很不讲究--绝不会踢正步。这一是因军队传统,二是因意识形态偏见。
正步是德国统一前普鲁士人的发明,在德语中为Paradeschritt,又译为“阅兵步”,迥异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因为希特勒将之发扬光大,西方才将之视为独裁和军国主义的象征。
战后,西德军队向美英看齐,废止了正步。而东德将正步更名后,水平也益发精进,成为世界上分列式走得最整齐的国家。
虽然阅兵时热爱整齐划一的分列式表演,被西方人认为是非民主国家的特征之一,但分列式这种操练形式,其现代源头却在欧洲的民主社会瑞士
分列式产生的历史渊源
在中世纪,瑞士是欧洲最出色的长矛兵的产地。瑞士长矛方阵的特征是:一个连队近200人,每人手持6米的长矛或长戟,以15厘米的间隔排成方阵,多个连队又可组合成更大方阵。这样的方阵,在战场上不但能快速前进,而且能迅速转向。凭借这一难度极高的技能,他们为不同的欧洲君王充当雇佣军。
瑞士方阵深植于其特殊的社会形态。瑞士是一个自治的民主社会,雇佣兵连队的连长由市镇委员会提名,经公民选举产生,每个连队都与一个特定社区有紧密的纽带,天然便利其集中训练。15世纪末,伯尔尼还诞生了一所步兵学校,专门训练行军打仗。
今天,瑞士的民间游行活动中,分列式表演依然是常见项目。相比今天已变成直线列队行军的分列式,瑞士的分列式的队形变换要复杂得多。
在瑞士步兵方阵横行欧洲200多年后,逐渐被火药武器淘汰。到了18世纪中期,步兵队列也由100多年前的横排25人、纵深10排,被“拉长”为横宽近百人、纵深3排。队列稀疏后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行军时必须不断停下来整理队伍,进入战场后,展开整理列队耗时很大。
18世纪中期战场上列队行进的普鲁士军队
以军纪严酷而著称的普鲁士,首先发明了解决办法。普鲁士元帅莫里茨在训练场上摸索出了节拍行军法,按着鼓点齐步走,可保证用同样的速度行军,并能快速以战斗队形进入战场。
从此以后,节拍行军法成了分列式的基本要求,被称为“德绍老头”的莫里茨,也因这一发明而名垂青史。
普鲁士人训练的齐步走,在随后的7年战争(1756年-1763年)中收获了奇效。当时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人口不足500万,而周围敌对国家的人口是其20倍以上,腓特烈大帝在战场上屡次以其创新战术击败强敌,凭借的是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在战场上极为出色的调动能力。
普鲁士人的创举迅速被模仿,欧洲各国按自身传统规定了不同的步兵操典规范。在此基础上,世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列式流派,其区别主要在步姿和手臂摆姿。
最具特色的是德国和英国,大部分流派均由这两国演变而来。德国人踢正步时,双腿绷直,挥动双臂时,胳膊自然弯曲;而英国人则相反,膝盖可自然弯曲,但手臂绷直,前后180度挥动。
德式正步系受民间舞蹈动作启发而来,它并非行军步姿,只为检阅时更能体现钟表一般的精确和整齐划一的美感。因为这种步伐膝盖不打弯,被戏称为“鹅步”(goose-step)。
普鲁士击败法国、完成德国统一而成为世界头号陆军强国后,它成了一切落后国家效仿的榜样。德国人不仅通过分列式输出了正步,还顺带把分列式进行曲的曲风也输出到世界各地。德式进行曲中的压迫感和速度感遂成世界标准,而英国等老牌列强的舒缓风格反而成为异类。
分列式的训练可以强化集体意识
到了19世纪末,经各国不断改良、强化的分列式,其战术意义已所剩无几,但培育纪律、集体感和服从的功用却依然存在。
分列式的严格训练可以消灭个体差别,强化集体意识,使万人如一人。它不但是军队用以塑造纪律的工具,甚至在企业也是如此。一些日本企业演练分列式的难度,甚至高于自卫队。一战前,当时西方国家用德国百姓在德皇指挥下集体踢正步的漫画,来讽刺其穷兵黩武。
由于分列式的象征意义开始大过实际意义,为展现军容军威乃至国家精神,一些国家会刻意追求分列式整齐划一的效果。
当然,一切都是德国人开的头,还在普鲁士时代,德国人就规定了阅兵时的规范步速为每分钟114步。欧洲军队护旗队传统与专门表演分列式的需求结合后,便有了后来的仪仗队。
受检部队因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步姿步速,守卫陵墓或其他纪念地的卫兵,为体现庄严肃穆,踢正步时腿可以抬到90度,步速为每分钟60步。而显示军威军容的仪仗兵,正步的踢腿高度要低很多,步速是每分钟120步左右。
以行军步速行进时,更大的踢腿幅度,会在视觉上造成更强的冲击力和压迫感,难度较高,步幅稍小,虽冲击力减弱,但容易走得更整齐。
沙俄是第一个引进德国正步的欧洲国家,但步姿被逐渐修改为双臂紧贴裤缝下垂的俄式走法,并伴随社会主义被一起传到朝鲜、古巴等国。二战期间,中、东、南欧一些小国学着德国人踢正步,但苏联红军很快为他们送来了社会主义,于是其中一些国家又迅速顺应时代潮流,进化成了俄式正步。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对踢正步和分列式有近乎偏执的热爱,纳粹党卫军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善于走操的团体。当时能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仪仗兵,不在后来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而在柏林。
德国纳粹阅兵仪式
墨索里尼也非常喜欢踢正步。1937年访德归来后,他亲自在意大利示范推广,并给了它一个意大利名字:罗马步(Passo Romano)。
苏联人比德国人更热爱分列式。德国一个方队恰好是一个连的编制,并未刻意追求场面和规模。而苏联红军一个方队的人数远远超过一个连,其宽度近乎德国方队的两倍,排数却略少于德国。这种横宽纵短的队形,与正常行军队列相去甚远,却有更恢宏的效果。
现代分列式在中国的演变
中国人引进分列式比引进洋枪洋炮晚了半个世纪。按西法改造士兵之初,陆军的学习榜样是德国。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有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分列式演练。1910年,清政府颁布《新定步兵操法》,但尚未推广便旋即灭亡。1919年,为庆祝中国参加的同盟国击败德国,大总统徐世昌在故宫举办了第一次西式大阅兵。
1935年,中国有了第一部近代步兵操典。它由日本的《步兵操典》复制而来,带有浓厚的德国渊源。其分列式步姿是德式的东亚版,故中国军队仍属德国流。抗战前,国民政府奉德国为师,由德国教官训练新式德械部队,正步也一同被正式引入,步速定为每分钟120步。
二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的操典依然带有浓厚的德式风格,即使是在印度组建、完全接受美国装备和训练的新军,其分列式步姿与轴心国完全相同。这在当时的盟军中,是罕有的异数。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美国人的影响不断加强,但并没有因此彻底抹掉德国印记,而是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美英风格与德式风格的混搭:手臂姿势是英美流的前后平直大摆动,腿上却是德国流的正步。英美对台湾“国军”上半身的影响并非只是摆臂姿势,还有托枪、甩枪等各种花哨动作,这都是德国流军队没有的动作。
国民党时期的台湾军队,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曾经有过阅兵时规模最大的分列式步兵方队,它比1984年后中国国庆阅兵的步兵方队还要多出82人。不过,1991年阅兵后,台湾社会民主化,传统的阅兵因为不符合民主社会的价值观而被废止。
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基础是少数黄埔学生骨架加广大农民,打胜仗靠的是革命化而非正规化,早期步兵的操练规范,来自留苏的刘伯承等人借鉴苏联经验编写的小册子。1943年摘录《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步兵操典》后,才有了正式的《步兵操典》,但除了在延安有过少数向美国人表演的分列式外,其军队并不熟悉分列式。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士兵多数不知如何操练分列式,只能临时从刘伯承的小册子和中华民国的《步兵操典》中寻找灵感。而当时打头阵的海军方队,为“重庆号”起义海军官兵,他们所受训练是英式操典,不但手臂姿势与陆军部队不一致,每分钟114步的步速也与陆军不统一。开国大典的分列式吸取了国民党将领和苏联人的建议,最后以齐步走通过全场--是国庆阅兵时唯一没有正步的一次。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但解放军很快摸索出更符合自身特色的分列式,并在1950年阅兵时得以完整展现。风格上,它更接近德国,降低了踢腿高度和步幅,双臂摆动幅度更大。除了双手握持步枪的动作与苏联相似外,并无苏联特征。此后虽然在步幅上有不断调整,但基本动作已经定型。
解放军摸索出的风格,更适合东亚人的身材特征和气质,解放军的步伐、步速、姿势相对难度较低,也更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庄严大方不失洒脱利落。周边如越南、柬埔寨以及缅甸各种割据武装,都学的是中国模式。
不过毛泽东本人历来对形式主义的东西甚为抵制,他对观赏人民群众欢呼的热情远比观赏分列式更高。中苏蜜月终结,中国军队便从其最接近现代化的巅峰迅速跌落。当时从苏联学来的军衔制等正规化建设标识被全部取消,中国军队成了全世界站出来仪容最寒碜的军队,以往模仿苏联一年一度的国庆阅兵在1959年后被取消。
解放军的分列式大规模操练,是1981年9月13日邓小平当选军委主席,18日在华北大阅兵后才重新恢复。对现代化、正规化的渴求,首先体现在对军容、军威的再度强调。
1984年阅兵是个重要的分水岭
1984年国庆阅兵时,受阅部队提前穿上了85式军装。这次阅兵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在周期上与领导人换届的戏剧性关系,使之对内的政治象征意味更大于对外的军威展示。
程序上,1984年后的阅兵与1959年前的阅兵有根本区别。1959年前是苏联风格,阅兵首长是最高军事首长(总司令或国防部长),阅兵首长的口号依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毛主席万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某某周年,受阅部队一律以“万岁”回应。1984年国庆阅兵,阅兵首长改为军委主席,互相的问候语照搬了1981年华北阅兵的“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后成为惯例。
1984年阅兵时,解放军分列式的规模和整齐度让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全世界分列式走得最整齐威风的国家都集中在苏联阵营。1990年后,苏东剧变,东欧国家纷纷取消了大规模阅兵,甚至1991年-1994年莫斯科红场也不再有阅兵,全世界在分列式上能与中国比肩的,只剩下东边的朝鲜。
朝鲜的分列式虽然与中国一样,都是极端严酷训练下的产物,但在美感上,身材矮小的朝鲜人原封不动采用苏联标准,虽然咄咄逼人,但由于不易保持身体平稳,朝鲜人走起来更像“弹簧步”。
1991年5月1日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成立,每日操练升降旗仪式。由于其表演规模大,且自成特色,全世界观赏仪仗兵走操的舞台,便从莫斯科红场转移到了天安门。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当然,现场看踢正步,不能漏掉印巴边境瓦格赫口岸的一个特殊景点。每天日落时分,印巴两方同时举行降旗仪式,双方都会派出最威猛且身体柔韧性好的士兵踢正步。他们踢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朝鲜文艺女兵,能膝盖贴下巴、脚尖过头顶。由于这是国威军威的直接对抗,担当此任的士兵多会因此膝盖受损。目前看,似乎印度人展现出了更好的踢腿技术,毕竟那里是瑜伽的发源地。
但更能吸引眼球的,还是国庆大阅兵。虽然1984年后参与阅兵人数较1959年的1.1万人稍有减少,观赏性却不断提升。自1949年以来,徒步方队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到了1984年才稳定下来。
每次阅兵后的内部打分,使得训练标准不断严苛。而多次获得好评的海军方队,其教练正是曾接受过英国皇家海军训练、后随“重庆号”起义的孙国桢。把军帽反过来顶在头上、把方队切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等队形训练是他的发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的超大方队也是他的发明。
分列式方队越大越难做到整齐划一,而增加宽度的难度又大于增加排面数。以其规模而言,解放军方队应该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
不过,规模最大的方队纪录是日本人创造的。1906年4月30日,为庆祝日俄战争胜利,日本在东京青山练兵场举办观兵式,受阅人数高达3万余人,创下世界纪录,其方队也是横排超过30人的超大方队。但从有限的影像资料看,日军的方队只勉强做到了不走散。
1995年开始,俄罗斯恢复了一年一度的红场阅兵传统,其分列式的水准比起苏联时代却无任何逊色之处。
但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分列式的整齐度还有明显差距,再加上方队规模,俄军已被解放军拉开一个档次--只有步姿的难度系数要高于解放军。另外考虑到阅兵的巨额花费(2005年阅兵花费2.14亿美元),俄罗斯阅兵规模不会超过8000人。
2012年5月9日,俄罗斯士兵在首都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式
不过,中国十年一次的国庆阅兵也并非无可挑剔。由于天安门广场的超大尺度,它实际上只是个非常好的人肉LED屏幕。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者距离分列式的最近距离约在105米,最多只能从服装上分辨出性别除了电视前看延迟30秒直播的观众,实际上没有人能看清受检部队。
与中国相似的是朝鲜,虽然受阅者与检阅者的距离远比中国更近,但超过50米的距离,朝鲜的领导们看到的依然只是一个个颜色相同的方块。在这么远的距离,再大的规模,都不会有军队行进时的压迫感。
莫斯科红场观礼台前排距检阅部队的距离约为26米,这是一个检阅者和被检阅者刚好能互相看得清楚的距离。而且观礼台的高度,正好可让斜昂着头的受阅士兵与检阅者互相有目光交流。从军威展现来说,这个距离刚好能感受到俄国人正步时那种种咄咄逼人的压迫感。也许正是这个考虑,越南巴亭广场观礼台的尺寸几乎与莫斯科红场完全一样。
以现代标准看,《意志的胜利》中希特勒在纽伦堡的阅兵非常简陋。限于街道宽度,每行只有12人,而在穿过街道的门洞或街道转弯时,队列还要收缩一下。但希特勒直接站在路边的奔驰车上,只比行进队伍高半人,处于一个可与被检阅者互动的距离。路边和自家窗户上的围观群众,也比天安门城楼的位置更近。这或许是它在几十年后的电影中依然有凛凛压迫感的原因。
今天,除了朝鲜外,世界各国对阅兵的热情都在下降,这对阅兵爱好者来说不是个好消息。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朝鲜在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日必有阅兵。
据瞭望智库(摘选自大象公会《来到地球第一天》)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30)曝宋茜已提出与SM解约:祖国那么大 想回家发展
- (2015-07-01)中国农大柯炳生校长:世界那么大 你要好好看
- (2015-07-21)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骑行
- (2015-07-24)辞职看世界女教师求放过:世界那么大 她想静一静
- (2015-07-24)辞职看世界女教师求放过:世界那么大我想静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