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香港“积极不干预”退出舞台?“适度有为”提上议程

2015-08-31 09:5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经济思维面临变革 “适度有为”提上议程

香港“积极不干预”退出舞台? “适度有为”提上议程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早前提出,香港“积极不干预”思维在今日全球和地区的竞争环境中已经过时,政府需要“适度有为”去引导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面对质疑,他近日再在香港报章上刊发长文,阐述自己的政策理念。

香港,这个被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赞誉为“自由经济制度的堡垒”,竟然宣布要放弃扬名海外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究竟原因何在?有香港媒体表示,港人并不反对“适度有为”,问题是特区政府作好一切准备了吗?

“适度有为”来了

梁振英8月25日在香港多份报章发表长文。他举例,有政治团体去年建议特区政府,协助在内地的香港中小企业转到缅甸等成本较低的地区建立工业园。这种提议,在港英时期肯定不容于所谓“积极不干预”政策。不同于“适度有为”中政府可以出手相助的理念,那时主流思想会坚持说,这是生意人应该自己承担的“以身犯险”。

“适度有为”思维有脉络可循。梁振英上任的首份《施政报告》就阐述了这样的概念:“在市场可以发挥优势的时候,政府不应干预,只要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但当市场失效、未能发挥功能,政府一定要有所作为。”他在最新刊发的文章中则强调,如市场运行有违港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时,政府必须有为。

而作为对立面、主张“积极不干预”的人则认为:政府在应对经济问题时,如果采用计划或干预的方式通常被认为徒劳无功且有害;“积极”是指政府综合考量诸多因素,不过通常在权衡利弊后,结论大多是以不干预为佳。

回顾港英时期确立的“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史,就会发现争议一直不断。香港回归以后,两种观点壁垒分明:香港社会政治精英多不认可“积极不干预”,前财政司长唐英年批评那是港英政府“骗人”的,2006年时任特首曾荫权表示港府“并不奉行”这一政策;而西方经济学家多为拥护派,一直视香港为自由经济“最后堡垒”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民,2006年就撰文抨击香港政府令“积极不干预”制度夭折云云。

争议声中,梁振英的态度非常坚定,那就是不能将所有的民生事务交给市场,在产科服务、奶粉、住宅单位等问题上,因为短缺而影响到广大市民的利益,特区政府便有责任做一些事情。“我们有‘双辣招’,实行港人优先,让外地人来香港买楼,无论是自住投资或者是‘炒楼’的数量都可以受到控制。”这都是“适度有为”。

“无为而治”难达目标

原财政司长梁锦松认为,“积极不干预”那种消极的经济政策跟不上形势。“现在全球的大环境都在极大地变化,更厉害的是新的科技、互联网、大数据、新材料、3D打印、生化科技等都在冲击着整个大环境,如果政府是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管的话,我觉得肯定是失败的。”

香港《经济日报》文章认为,政府适度干预在全球并不罕见,明显者如内地或新加坡,即使美国政府,对经济亦有指导。例如正改变美国经济面貌以至地缘政治的页岩油,其技术发展正是在华府长期的扶助中成熟的。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梁振英更是感觉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他认为,在香港经济腾飞年代,韩国、台湾和新加坡等三小龙在经济的介入上更深。香港人十分欣羡韩国近年在创意文化产业上的飞跃发展,但要看到,人家背后有积极干预的影子。“香港周边的经济体政府,都大力支持甚至资助当地的产业发展。”

在梁振英看来,包括前海、南沙、横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适度有为的空间。”香港在国家大战略上可以搭顺风车,比如港府就考虑设立专门机构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在港媒看来,如今内地正起草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香港尤其港府若不积极参与,香港经济非但不能把握机遇,更可能白白将契机送予邻近城市,变相自我边缘化。

要跨两道关口

梁振英在长文中除了论述对“适度有为”必要性的看法,更进一步表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是重要的理念问题,愿意秉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与各界人士切磋交流。

在梁锦松看来,在有为的时候也要控制政府的大小。如果政府太大了,占国民经济收入太高,很可能就会把资源的市场挤压掉,而且官员太多可能会把私人企业管得太严甚至管死了。香港《经济日报》则认为,面对新形势港府确应有所作为,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经济与产业研究,更要赢得公信力,跨过这两个关口才能免于草率及争拗。

《经济日报》摆出一连串问题发问说,香港经济在哪些方面有现行与潜在优势?应集中力量在什么行业?在区域经济上有什么优势互补?能否及如何配合内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政策扶助上,是提供土地?税务优惠?资金资助?政府采购还是其他方式?力度多大?监管上又如何拆墙松绑?这些都需要特区政府深思。港府过去并未见有坚实的产业研究,如中药港等项目无疾而终,虽有成功个案,但除金融产业外,似乎只有红酒港。港府推动产业,切忌头脑发热,要避免空折腾,须先做好研究工作。

该报还提醒说,港府要赢取公信才能行稳致远。香港不像内地或新加坡,政府决定了扶助哪些产业,就能放手大干。产业政策必定涉及政策倾斜与公共资源,必然引起公众关注。以现在香港后政改时期的社会气氛,推行产业政策势必会引起更多注视、监察。港府在行事上要做到高透明度、开诚布公。总体来说,把“适度有为”这篇大文章做好了,凝聚好港人共识,“积极不干预”自然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记者 任成琦)

原标题:香港“积极不干预”退出舞台?“适度有为”提上议程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