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支援中国抗战 致力世界和平的国际友人

2015-08-29 17:02:40 来源:国际在线

评论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在新西兰南岛克莱斯特彻奇市以西的斯普林菲尔德镇,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作家、教育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27年4月21日,路易·艾黎从新西兰来到中国,从此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60年,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成为许许多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国际友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艾黎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活动,创办“工合”事业,给予中国抗战支持。20世纪40年代,艾黎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工艺学校,在山丹工作和生活了近10年之久。1953年艾黎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宣传新中国、著作、维护世界和平等事业。1982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甘肃省政府授予他“荣誉公民”称号。1987年12月艾黎逝世于北京,邓小平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2009年,路易·艾黎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参加革命活动 保护共产党人

艾黎于1927年到达上海,结识了史沫特莱、宋庆龄、鲁迅、潘汉年、胡愈、黄花、田汉、夏衍、李强等进步人士。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艾黎积极帮助共产党人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进步事业,1929年夏,绥远遭旱灾,艾黎利用假期去萨拉奇帮助华洋义赈会组织修建民生渠的工作,1932年,艾黎去湖北武汉三镇进行水灾救济工作,为洪湖老解放区抗洪人民运送救济粮。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艾黎同情支持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为中国革命多做贡献的愿景。1934年,艾黎参加了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同年底,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遭到破坏,党组织将一部电台设在艾黎家中,甘普林负责在夜间收发电报,为上海地下党修理枪械等。在此期间,艾黎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党的同志和著名社会学家陈翰笙、日本友人鹿天亘、池田辛子等进步爱国人士。1935年艾黎多次为红军运送购买的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其他物资,为救助红军伤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36年艾黎冒险去太原,帮助中国共产党兑换红军在陕西缴获的地方钞票,给予了当时艰苦作战的红军大力支持。

发展工合事业 支援中国抗战

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沿海各省相继沦陷,艾黎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径,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义举和斯诺等人的支持,使艾黎产生了通过建立一系列小工业合作社支援中国抗战的想法。艾黎起草了《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小册子,得到了尼姆、斯诺、卢广锦等人的赞同,他们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设计委员会”,位于公共租借愚园路的艾黎住所,成为斯诺、艾黎、徐新六、卢广锦、吴去非等筹划工业合作社的办公室。艾黎领导下的设计班子提出了建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和发展3万个工业合作社的总体方案,详细地分析了建设中国工业合作社的各种因素和效果,得到了宋庆龄的认同,在宋庆龄的大力支持和争取下,“应抗建需要而生,以合作方式进行基层生产动员,在经济上支持长期抗战”为宗旨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于1938年8月在武汉成立,艾黎任代理总干事,同时被任命为行政院技术顾问。1939年1月宋庆龄在香港创建工合国际委员会,艾黎任实地工作秘书,去香港为开始东南地区工作争取经费,并先后赴福建、安徽和浙江、松潘、广东、江西、重庆等地开展“工合”工作,艾黎为中国工合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工合”之父。

截至1942年,“工合”在整个非敌占区总计建立了约两千个大小不同的合作社和作坊,生产数十种民用消费品和部分军需品,组织失业工人和难民开展生产自救,支援抗日前线,成为中国合作社运动史上最有影响的全国性群众运动。为供应战时军需民用特别是援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创办培黎学校 培养技术人才

随着“工合”运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指导人才,艾黎受约瑟夫·贝利在中国实施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办学方式启发,开始创办新型的职业技工培训学校,即培黎学校。从1940年起,艾黎致力于培训“工合”管理和技术干部的工作,同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但是,因为战争还在继续,艾黎与何克被国民党定为“亲共”的危险分子,1943年培黎学校迁到山丹县。艾黎创造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学校实行半工半读、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针,一度发展到近600人的规模,设有近20多门专业,供学生实习和生产。深受山丹人民群众的欢迎,艾黎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的把培黎学校扎根在了山丹,在祁连山下创伟业兴教育,带领培黎学子开荒地、建学校、办工厂、设医院。从此,山丹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汽车、拖拉机,有了电灯照明,有了玻璃和造纸,有了西医看病做手术。是他把西方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医疗文明第一次引进了山丹,在河西走廊乃至整个大西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吃苦精神、注重实干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也为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探索出了一种综合开发模式。

架起友谊之桥 维护世界和平

1952年,艾黎参加了解放后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大会——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艾黎在会上被新西兰和平理事会推选担任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的委员,从此,定居北京工作,专职从事维护世界和平运动的工作,频繁出席各类世界性会议。先后参加了1955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代表大会、1958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代表大会、1961年在开罗举行的“亚非团结理事会”特别会议、在新德里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团结会议”等世界性会议。1960年至1965年期间,艾黎每年都参加“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投身于推动世界反核武器、防止核武器和维护世界和平运动中。艾黎认为,所有以实际行动沟通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思想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人都堪称为“架桥者”。艾黎本人正是一位伟大的“架桥者”。从他踏上中国土地的那天起,他就始终如一实践这项伟大工程。他走到哪里,友谊之桥就架到哪里。在山丹的10年,他不仅架起了山丹与新西兰之间的友谊之桥,而且架起了沟通山丹与多国交流的友谊之桥。他不遗余力向外界宣传推介山丹,并将一生在华收集的近4000件珍贵文物捐赠山丹,为使“山丹能够成为古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成为多国间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甘肃省与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2009年山丹县人民政府与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塞尔温区建立了友好县区关系,艾黎已成为山丹乃至甘肃对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

艾黎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事业,不遗余力投身于中国抗战,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无愧于邓小平同志1977年12月2日在艾黎80寿辰的祝词与评价:“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有千千万万,像路易·艾黎同志那样,50年如一日,在我们艰难困苦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了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供稿:山丹艾黎纪念馆 编辑:刘永娜)

原标题:支援中国抗战 致力世界和平的国际友人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