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访《故园》编剧王俭:一座大杂院 两岸风雨情

2015-08-28 22:05: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评论

《故园》编剧王俭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厅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中国台湾网 刘莹 摄)

中国台湾网8月28日北京讯(记者 刘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北京人艺和北京市台联以此为契机,联合推出了由王俭编剧、唐烨导演原创的新戏《故园》。该剧以台湾会馆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的北平,从台湾而来的教书先生林文轩和生活在小院里的北平石匠何长贵,从格格不入到共同抗击敌人的故事,勾勒了抗战时期生活在北京的台湾同胞的群像。

近日,《故园》编剧王俭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厅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讲述了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一张老照片点燃创作激情

王俭说,最初接到北京人艺创作邀请的时候,心里有点打鼓,因为自己对这个领域是陌生的,如何将台湾民众的生活搬上舞台具有挑战性。当他参观台湾会馆的时候,发现这里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是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特别是看到一张三十年代台湾会馆的老照片时,一下点燃了创作的激情,给他提供了广阔的戏剧创作空间。台湾人与北京人不同的地域、生活背景、风俗习惯和心态,在同一时代背景下会碰撞出怎样的花火,又会产生怎么的纠葛,对于戏剧创作来说具有太大的空间。找到空间感后,王俭又在台湾会馆120年的历史长河中,截取从北平沦陷到抗日战胜利这八年的时间段,挖掘两岸同胞在民族危难时心心相通、血肉相连的素材,有了创作的初步方向。

宝岛采风 从陌生到熟悉的心路历程

在创作过程中,王俭发现现存的史料少之又少,又很难去台湾采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北京市台联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让他有机会去宝岛接触当地的文化,特别是与台湾各界人士面对面的交流,找到了剧中人物从陌生到熟悉的心路历程,更体会到了民族共同的认知感和亲切感。

倾注心血 挑战尝试创作台湾人物

在《故园》这部话剧中,王俭最喜欢台湾教书先生林文轩这个人物。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创作台湾人物,对于自己是个挑战,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情感。在林文轩的身上,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情怀,具有特殊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他不光要面对侵略者的威逼胁迫,还要战胜自我;他在坚守中华民族文化阵地,也在坚守自己的心灵良知。《故园》这部话剧,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没有弥漫哨烟的战场、没有血腥、没有生与死的对垒,但却同样的惊心动魄,是两岸人民携手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

献礼抗日战争七十周年 期待在宝岛演出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创作,在北京人艺全体领导、演员的努力下,作为对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的献礼,《故园》将在9月3日上演。

王俭表示,看到北京人艺的演员们倾注心血的去排练,觉得非常的感动,希望这部话剧不是一个应景之作,而能在观众心里常久不衰,能够记住这部戏中的人物、人性、人情,记住在那段特殊岁月里不凡的事件,最期待这部话剧可以在宝岛台湾演出。(完)

原标题:专访《故园》编剧王俭:一座大杂院 两岸风雨情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