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平阳“苏迪罗”风灾再调查 损失数十亿主因是地质灾害

2015-08-27 14:5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

8月9日,受第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海水倒灌,加上上游来水,平阳县萧江镇麻步片成为一片泽海。本报通讯员林炮摄

还没等村民们反应过来,狂暴泥石流就从山上席卷而下。随着一声巨响,房塌人埋,一片泥水的汪洋。

半个多月前,发生在平阳余思坑村的这一幕,依旧让村民们惊心动魄。

“太可怕了,我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灾难)。”一名75岁的村民说。

台风“苏迪罗”引发的泥石流,夺走了这个村子的4条生命。而整个平阳,在这次灾难中,共9人遇难,3人失踪,经济损失数十亿,是全省受灾最重的地区。

为什么是平阳?

对受灾现场再调查

被毁房屋大多选址不当

石柱村是一个小山村,距平阳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这个被泥石流突袭的村庄,如今正忙着重建。

“太可怕了。”一位毛姓村民向钱江晚报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水都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下子就涨上来了。”

山石泥土混和着大量洪水,沿着山坡轰然而下。“水像瀑布一样冲过来,有一米多高。”他如此描述。

在这次泥石流袭击中,村里有3人不幸遇难。而整个平阳死亡9人,还有3人至今未见踪影,上千间房屋受损,成为全省重灾区。

这里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惨重的灾害?带着疑问,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袁民豪带着5名同事匆匆赶到平阳调查。

和钱江晚报记者一样,他们走了几个小时山路,进了石柱村。蹲点调查近一个星期,他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房屋的选址有问题。”他说,“绝大多数受损严重的民房,都建在坡脚和沟口,也就是山脚下或溪流边。这很不科学。”

而且,这些房屋年代久远,修建时也没有做过地质灾害评估。平阳山地地形陡峭,均有30至35度的坡度,不少房屋就挨着陡峭的山坡修建,容易受到泥石流冲击。

“比如石柱村村委会主任毛信勃的房屋,就遭受了厚达8米的泥石流冲击,这样大的泥石流从后山坡滚来,就算是碉堡也要冲垮。”袁民豪说。

袁民豪分析的第二个客观原因是,这次雨量实在太大。他做了个比较:2004年台风“云娜”过境温州时,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造成当地34人死亡,但当时最大降雨量为82毫米/时,远低于这次“苏迪罗”带给平阳的105毫米/时的降雨量。

灾难防范的困难何在

村干部坦言:转移人员最难

台风来临前,吴上建收到很多条短信:要求紧急转移群众。短信来自县防汛办的一个预警平台。

吴上建是地质灾害点五十丈村的村委会主任,每年防台,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转移人员。

“但这个工作很难做。”采访中,多名村干部均坦言,这次抗击“苏迪罗”,平阳有4万余人灾前转移,过程充满艰难。

吴上建说,村里有一名86岁的老人,住在一间矮房里,在应急预案中,他家属于危险地带,需要转移。台风来临前,吴一次次上门,劝老人转移,但都没成功。

“这么多年了,我什么没见过。”老人很固执。

吴上建还是不放心。从晚上10点多开始,他就一直在那一带转悠。

随着雨量加大,险情出现了。附近小溪的水漫上路面,随即漫向家中,吴上建开始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到达老人家里时,他家的院子已完全被淹,房间内的水也满到大腿处,床浮了起来,老人喊着救命。

吴上建背起老人就跑。撤出半个多小时后,老人的危房就塌了。“许多孤寡老人都不愿意离开家躲避,但其实他们待的地方才是最危险的。”吴上建说,他们村还有十几位老人的情况都类似。“每年都是这样。”

溪尾村的村主任黄来严也深有感触。他挨家挨户排查了三次,才全部转移了人员。

在一间木结构危房里,13名外来人员坚决不肯走,他们认为是“小题大做”。黄来严只好带人顶着风雨一次次劝说,开着巡逻车把人拉到村民中心。当晚,这间危房就塌了。

黄来严说,每次防灾,村干部和党员会在乡镇干部的带领下,三五人一组蹲守联系片区,转移群众,就近救援。“对于实在不肯转移的,我们背也要背走。”他说,有几次台风没来,他们也听到过一些骂声,但是生命第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为何地质灾害点平安无事

因为有一整套预警系统

如此严重的地质灾害,有怎样的预案?什么时候预警?有着一整套科学的预测和研判。

降雨量,是研判的一个主要标准。

简单说,就是通过对“水”的预测和实录,来预报“土”的未来情况。具体说,“水”的信息,一是根据气象部门的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二是来自水利部门的实时降雨数据。

这些信息会通过气象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向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学校、地灾群测群防员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发送,使政府和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在时间和空间上部署防灾工作,更有效地组织开展人员转移工作。

以这次台风“苏迪罗”为例,平阳全县普降暴雨,特别是西部山区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7日8时至9日11时,全县面雨量达287.8mm,其中平阳吴垟站24小时降雨量602毫米,超历史最大值。

一条条紧急预警短信通过平台,发向像吴上建一样的各地基层干部。从8月6日起,一场群众大转移开始。

“当时,县、乡(镇)、村各级就已排查出需要转移的人员。这些人员是位于每村每社区的低洼地区、事先排查的地质灾害点、危房地带的人员以及贫困人员。”上述负责人介绍。

除了预警系统,平阳还在每个地质灾害点配备了2名监测员。徐克力和同事吴国本一起,负责一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

“如果发生险情,就要马上汇报,出了事,那就不得了。”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国土”,每年汛期来临前还要参加一次培训。

这些监测员有多重要?地质专家袁民豪说:“有些局地强降雨,因为区域太小,会监测不到。这种情况下更为有效的手段是群测群防,只有当地人才能详细掌握实际雨情。”

在科技和人力的双重监管下,这次,平阳县的115个地质灾害点,因人员转移及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其中雨量最大的顺溪镇、水头镇等地31个地质灾害点,暴雨期间有14个地质灾害点突发泥石流。”袁民豪补充说。 (钱江晚报记者 史春波)

原标题:平阳“苏迪罗”风灾再调查 损失数十亿主因是地质灾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