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李强:农民工“夫妻房“为何来得这么慢?

2015-08-25 11:19: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近日,长春市有一个名为“工友之家”的工地宿舍内设立了“探亲间”,工人们在外地的家人到这里探望可以一同居住,同时工地还为在工地工作的夫妻们设立了“夫妻房”。

实话实说,当再度看到农民工“夫妻房”被当作新闻报道时,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毕竟距离全国人大代表黄德明于2007年提出的“应该大力推广农民工夫妻房”这一建议已有八年时间,而此前也屡见“夫妻房建成使用”的报道,甚至不少地方政府还将农民工“夫妻房”写进相关行动计划,可是时至今日一些工地才建成。那么为何来得这么慢,农民工“夫妻房”距离大面积 “建成并投入使用”究竟还要多少年?

用今天的眼光审视建设农民工“夫妻房”目的意义,远远不止“给农民工夫妻相聚创造条件”,起码还包括“创造条件”后所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企业用人性化营造出的和谐氛围,以及助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等等。站在各级政府的角度,建 “夫妻房”是关爱农民工的具体行动,当然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这项工作,如早在2008年,沈阳市总工会和各区总工会协助全市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建设100间“农民工夫妻间”,并表示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那么,为何倍受农民工期待的“夫妻房”姗姗来迟?还有多少企业对这一人性化工程还在徘徊观望?问题和难点究竟是什么?这些还需要有关方面深入调研,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

毋容置疑,各级政府关爱农民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各地关爱农民工行动更是细化到农民工“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等方方面面。尽管如此,也屡屡爆出这里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依然“难”就一个字,那里的农民工依然受歧视冷落,还有不少的农民工还难以回归到他们梦想的“春天里”。造成这些现象的问题又是什么?如何破题?显然有必要进行反思。

关爱农民工,需要政策的和风细雨,更需要执行的暴风骤雨,必须一鼓作气。稍一松劲,就会“再而衰三而竭”,导致一些政策行动难以彰显最大的“温度”,一些关爱农民工的具体行动就如是这样。

何时迎来农民工“夫妻房”的大面积“建成并投入使用”?答案看的就是“决心”二字。因为决心有多大,建设的力度就会有多大。

原标题:李强:农民工“夫妻房“为何来得这么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