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凭《三体》勇夺“雨果奖” 讲述小说背后的故事
2015-08-25 10:16:0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时间23号下午,第73届雨果奖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本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不仅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个奖项。
“雨果奖”始于1953年,是世界科幻协会为纪念“科幻之父” 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而创立,被奉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幻大奖之一,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盗梦空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权力的游戏》(又名《冰与火之歌》)等经典都曾受过它的肯定。刘慈欣则是收获雨果奖的亚洲第一人,也帮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完成了关键一跃。
刘慈欣得奖的消息传回国内,不仅刷爆了各大网站,对于众多科幻迷来说,激动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因为刘慈欣的“三体”仿佛是他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科幻补课一般,执著地用坚实的物理法则和潮水一般的细节为我们打造了全新的世界。甚至被称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很多人来说,《三体》却仍然是一本陌生的书,他的作者刘慈欣更是闻所未闻。那么,登上科幻文学巅峰的《三体》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他的作者刘慈欣又是何方神圣?。
北京时间23号下午,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的大屏幕上,传回了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林格伦的影像。这是颁奖礼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林格伦在太空中,宣读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获作品——刘慈欣,《三体》。
《三体》的翻译者刘宇昆,代表刘慈欣宣读了获奖感言:“雨果奖是科幻界的一座灯塔,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个奖。”
与此同时,山西阳泉郊外,一场瓢泼大雨泥泞了道路,《三体》作者刘慈欣在颠簸的车里接到了重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电话:《三体》拿到雨果奖了,你知道吗!
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为纪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而命名的“雨果奖”,创立于1953年,与星云奖并列,是全球最权威的两大科幻文学巨奖,又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刘慈欣这次获奖,不仅是中国作家的第一次,更是亚洲作家的第一次。
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刘慈欣。电话中的他,显得比众多书迷要淡定的多。
刘慈欣:不能说意料之中,也不是完全意料之外。当时获得过6个提名中的一个,就是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性。现在看获得了,还是很高兴的……
这位被昵称作“大刘”的雨果奖得主,今年52岁。圆脸、平头、戴一副黑框眼镜,几乎是他全部能被形容出的外貌特征。2014年之前,大刘一直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名工程师,习惯在出门时用扁长的牛皮纸信封,装一把散装的茶叶。从2006年到2010年,他在电厂上班、下班接女儿、回家做饭,完成了150万字的《三体》三部曲,获得了一次“星云奖”提名,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分为《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三部曲,讲述在文革时,军方为寻找地外文明,向太空发出了广播信号,没想到却触犯了宇宙生存的“黑暗森林法则”。大刘说,《三体》的写作契机,其实来源于一个看似枯燥的物理问题。
刘慈欣:看过一篇文章,论述物理学中的“三体”概念。三个质点在没有引力的空间做运动,目前人类力学数学无法预测运动方式。当时就想,如果三个质点是三个恒星会怎样,如果这三个恒星其中有一个有文明,那上面的生命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这就是你问的,所谓的开篇契机。
作为书的作者,大刘说他最爱“太阳系二维化”的场景。而对大多数读者来讲,单是“黑暗森林”这个概念,就足以让人毛骨悚然:浩瀚宇宙,每个文明都是孤单游走的猎人,大家在黑暗中摸索,屏住呼吸,一旦发现有生命暴露,立即并且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扣响扳机。他人就是地狱,要想生存,必须保持最低程度的善意。大刘说,其实宇宙的可能性无数,科幻作家的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作品,把不同的可能性排列出来给你看。
刘慈欣:科幻小说是一种排列式的小说,所有的可能性就像一排象棋或者一排蛋糕一样,摆在这。《三体》可能是宇宙中最糟的一种可能性。
大刘描绘的三体星系,拥有三颗太阳。恒星的不规则运动,让三体文明的生存条件极为严酷。为了生存,生命可以随时将自己“脱水”,变成干燥的纤维状“人干”被堆叠储存,躲过恶劣气候。工程师出身的大刘,甚至在小说中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游戏程序,让主角进入其中体验三体星。大刘告诉我,因为他小时候就是个游戏迷,了解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能给玩家强烈真实的代入感。
刘慈欣:我年轻时曾是狂热的游戏迷,长大了工作家庭让我没经历,不允许再玩游戏了。我小时候还不是windows系统,还是dos系统下的简单游戏,什么波斯王子、警察抓小偷之类的简单游戏。
许多作家会对笔下角色倾注感情,悲其所悲,痛其所痛,更有“写到最后,人物竟不受控制”的感慨。《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多次因角色的际遇梦中哭醒。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时,也曾情绪崩溃。《三体》中的角色罗辑,也深爱上了自己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然而,问起大刘最偏爱《三体》中哪个人物,答案却出乎意料:“人物,不过是推动情节的工具”。
刘慈欣:我写东西主要的关注点不在人物。我是按科幻的构思去推动情节,不是用人物。
大刘在娘子关当工程师时,去探访的记者曾这样描写:“那里四面环山,下午4点天就黑了,距离最近的城市阳泉有40分钟车程。北面有一片小山、一个小湖,一个名叫‘张果老洞’的景点,每逢年节才有游人去转转。煤渣覆盖在树木和房檐上,天空时常阴霾。”这种闭塞感与大刘笔下的浩瀚宇宙,简直天差地别。不过,或许恰是这种一个人站立于星空下的孤寂感,更让他体会,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宇宙的神秘,并将这贯彻于书中。
刘慈欣:我觉得最吸引读者的,恐怕是人和宇宙文明的关系。他们面对宇宙文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整个宇宙文明的状况是怎样的,又有着怎样的道德以及价值体系。
城市夜晚是这样的明亮,亮到许多人不拉上窗帘,就无法入睡。这样明亮的夜晚,也很难再见到星星;这样忙碌的时代,恐怕更少有人真的去思考,150亿光年的宇宙尺度,究竟是怎样的概念。刘慈欣认为,科幻的使命,就是拓宽人类的思想。如果有人,能因为一篇科幻小说,在下班的路上看一会儿天空,那么小说的作者,就成功了。
原标题:刘慈欣凭《三体》勇夺“雨果奖” 讲述小说背后的故事[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24)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获雨果奖
- (2015-08-24)如何评价刘慈欣的《三体》获科幻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