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接地气的好剧
2015-08-25 09:58:54 来源:新华网
由天津歌舞剧院倾力打造、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指挥的天津版歌剧《茶花女》,经过不断修改打磨,日前第四次登上舞台。原版歌剧《茶花女》取材于小仲马同名小说,是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作曲的经典歌剧。该剧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的芬尼克斯剧院,曾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歌剧,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最受欢迎的经典作品之一。天津版歌剧《茶花女》在沿用原版歌剧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把故事背景移植到了中国民国初年的天津租界,叙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中式爱情悲剧:当红歌女“茶花女”魏澜丽绝色倾城,名门子弟纪雷德对她一见倾心,一往情深,魏澜丽为他抛弃虚华,以期相守白头,却因纪雷德之父的不期而至而鸳梦破碎,最终魏澜丽忍痛割爱,香消玉殒。在演出结束后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我们看到了这部经典歌剧改编的成功,更找到了一种改编经典的新思路。
当前,剧本选取已成为困扰舞台艺术创作的头道难题,尤其是好的歌剧更是一本难求。天津版歌剧《茶花女》的成功表明,挖掘经典不失为一剂良方。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对绝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了解或者全本看过的可能并不多,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这部名著却几乎是家喻户晓,歌剧中由威尔第作曲的大量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唱段,如《饮酒歌》《梦里情人》《及时行乐》等,也被许多人熟知和喜爱。天津版《茶花女》恰恰找到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之间的交汇点,通过洋为中用,以东方的方式演绎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经典名作,来丰富我们的艺术创作,确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的生命还在于创新。天津版歌剧《茶花女》在将原剧的精华——演唱与音乐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的同时,创造性地把故事背景由法国巴黎放在了中国天津,将精彩的音乐与演唱置于中国观众熟悉的环境之中。剧中还加入了舞蹈、中国京剧、戏曲武打表演等,强化了中国文化元素。舞台上的茶馆、戏楼、琵琶女、古色古香的中式院落布景、服装、道具等,再现了旧时天津华洋混杂、歌舞升平的繁华盛景,拉近了中国观众与西洋歌剧间的距离。不仅巧妙化解了熟悉原版歌剧的观众对原版剧情的审美“疲劳”,也克服了不熟悉歌剧的观众对于东方面孔演西方人、难以入戏的弊端。在音乐创作方面,该剧在保留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在序曲和第三幕开始时,加入了二胡演奏,小小的点缀可谓是神来之笔,二胡的音色搭配西洋弦乐,不仅更增添了哀婉动人的戏剧氛围,拉近了故事和观众间的距离,更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
当然,艺术创作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除了表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外,更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和天津歌舞剧院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作品一样,津版《茶花女》从细节上关照了观众的审美需求,既没有为照顾所谓业内人士欣赏而炫技和求洋,也没有因为盲目崇拜经典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从剧情到音乐处处为观众着想,从观众的视角加以创作和诠释,走了一条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创作之路,既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又充分展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正如汤沐海先生在给观众讲解怎样欣赏交响乐时所说,我们不要把高雅艺术神秘化,只要我们听了以后感觉好听,或还能有一些联想,就足够了。可见,这部歌剧在回答为什么人演戏、演什么样的戏等问题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正是这部歌剧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高久林在演出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津版歌剧《茶花女》对天津歌舞剧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许这不仅是天津歌舞剧院的里程碑,更是歌剧中国化的里程碑。
原标题:一部接地气的好剧[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