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图文:创新与坚守:“长江文明馆”新期待

2015-08-24 17:39:00 来源:新华网

评论

\

\

湖北日报讯 图为:龚良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其所流经的地域,无不以她为荣。当武汉传来建设“长江文明馆”的消息,我们无不欣喜。

认识“长江文明馆”

梳理长江文明馆的认知,我感觉长江文明馆是“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题馆;是“收藏、研究、展示长江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公益文化机构”;有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文明传承和产业提升“四大功能定位”;展出内容以“长江之歌,文明之旅”为主题;由主题序厅、自然厅、人文厅、展望厅、体验厅、临展厅以及学术交流中心“7部分组成”;填补了“湖北没有自然博物馆、全国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临展厅“以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器作为首展”。

当以上信息叠加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既为长江文明馆管理者的担当自豪,又为他们展示“长江文明”的创意创举高兴。“一座文明馆,半部中国史”,能有勇气创新展示“长江文明”,对公众是一种全新体验,对同行也会有极大启示。

在我看来,“长江文明馆”既是一个博物馆,又是自然馆、科技馆和生态馆,还是一个由研究、交流支撑展览展示的文化机构。如果把这些功能集合在一起,它更符合一个当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概念,因为它收藏展示的是“长江流域的文明”。主办者将其为公众服务的内容分为走进长江、感知文明、展望未来、体验时空变换的长江四大部分,加上临展厅的青铜展和非遗展,这些展示内容、手段和目的,符合2007年8月国际博协大会对博物馆定义的调整:“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创新的办馆理念

当我们将“长江文明馆”理解为一个新型的、极具创造力的“博物馆”的时候,我内心对它充满期待。

每个博物馆都应有明确的定位。就“长江文明馆”而言,它应当展示长江过去的历史见证和今天的发展成就,要有自己的发展定位,培养良好的观众参观体验,特别是要预留展览展示空间或发展空间。因为探索“长江文明”可以说是一项长期任务,积累和创新将是永远的主题。

真实又好玩的博物馆,似乎可以作为“长江文明馆”的发展目标。“真”是要体现展览展示的科学性,展示方法可以多样,但要有明确的依据和严谨的考证,不可因藏品缺乏而臆想和推断。“实”是要通过长期实实在在的藏品征集和创意设计,寻找藏品之间的关系,创新活态展示的方式,做出让公众有“真实”感受的文化产品,包括展览、展演和文化创意产品。“好玩”就是要让观众感到有趣、有吸引力,受到的是“自愿式”教育。日本九州博物馆前馆长三轮嘉六的“好玩的博物馆才是好的博物馆”,道出了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核心。

如何展示大河流域文明,是长江文明馆要解决的难题。当我们想诠释某一地域“文明”与“文化”时,总会感觉包罗万象,难以下手,“长江”如此,“长江文明”更是如此。唯有创新,才能“生生不息”。

坚守公益属性和公众利益

当“长江文明馆”定位“公益性文化机构”或“博物馆”的时候,首先要牢记的是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

当前,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也带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要求,“长江文明馆”建设也是题中之义。它应当是展示文明、自然、传统和艺术的地方,展示的是文物、标本、科技成果、当代艺术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的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发展的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切,都应围绕坚守公益属性和公众利益。其中,展览的观赏性与公众教育社会性的有机结合,文创产业发展与坚持博物馆的非盈利性质的关系,在经济效益压力下社会效益第一原则的坚守等,将成为包括“长江文明馆”在内的中国博物馆探索的重要内容。

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管理者要统筹考虑、审慎实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空间装饰、展览特色确定、服务设施配套、组织机构微调、人才使用培养等问题,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第一,必须符合公益性要求,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第二,行业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应以长江经济带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为动力,与长江研究的科教部门协作,开展业务和管理工作。第三,应强化博物馆管理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既要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争取政府、行业更多的投入,又要创造更多的收入渠道,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今天,期待中的“长江文明馆”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文明馆,览六千里长江文化,映五千年中华文明;应该是一个好玩的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结合,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交汇,文化与旅游携手;应该是一个超动态的科技馆,多眷顾自然的旖旎,多展示科技的奇妙。最终,它应该是一个富于特色的创新型博物馆,多坚守公益属性,多服务社会公众。

原标题:图文:创新与坚守:“长江文明馆”新期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