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心里他从未离开”——追忆援华抗日国际友人白求恩
2015-08-24 12:35: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8月24日电(记者杨帆)流逝的岁月,常常会湮没人们对过去的记忆。然而,76年过去,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诺尔曼·白求恩却从来没有从中国人的心里离开。1938年,白求恩来到中国,最终长眠河北,他是一名胸外科医生,更是一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河北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馆长陈玉恩介绍说,1937年12月,白求恩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主动请求组建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工作。第二年冬天,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并于当年3月31日,率领一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
1938年6月,白求恩奔赴晋察冀军区,挑起军区卫生顾问的工作。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他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公里,完成手术300多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了大批伤员。
当年7月初,他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边区卫生学校得以建立,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他还亲自主持编写了多种外科教材。
陈玉恩说,在1939年4月23日打响的冀中平原“齐会歼灭战”中,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把战地手术室设在离主战场仅有3公里的河间市屯庄真武小庙里。在激战的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不顾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白求恩在屯庄战斗生活了24天,在救治伤员的同时还为屯庄及周边村民治病。”
1939年10月20日,是白求恩原定回国的日子,晋察冀军区为他召开了欢送大会。由于敌、伪、顽军的双重封锁,晋察冀边区药品、器材非常匮乏,麻药短缺,给伤员做手术的羊肠线几乎耗尽。白求恩决定回国募集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办学经费,第二年的5月再来中国。
白求恩纪念馆工作人员霍宏说,当时日军以“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为总指挥,集结了27000余人的兵力,分路对中共冀西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冬季大扫荡”。听此消息白求恩推迟回国行程,并要求参加反扫荡。军区司令部批准了他的请求,由他率领战地医疗队赶赴摩天岭前线,将手术室设在距离前线仅3.5公里的孙家庄小庙。
1939年10月下旬的涞源县摩天岭战斗形势千变万化,为尽快结束一场腿部粉碎性骨折的救治手术,白求恩将左手中指伸进伤口掏取碎骨,当他从伤口里抽出手指时有鲜血流出。白求恩迅即把伤指伸进消毒液里浸了浸,对周围的医护人员说:“没什么,碎骨刺破了手指,继续手术!”
10月29日,白求恩手指的伤口开始发炎。但是,他只是自己处理了一下,没有声张。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河北河间市退休干部孙正开在过去16年里,一直整理关于白求恩的史料。他介绍说,白求恩逝世后,聂荣臻宣布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易名为白求恩学校,其附属医院易名为白求恩医院。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对他写下了这样的论断。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学校公开办过30个教学班,入校学员1490人,毕业生1321人,分布在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
抗战结束后,白求恩墓被迁入位于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陵园里仅有的两座雕像其中一座就是他的。“在中国人心里他从未离开。”孙正开说。
原标题:“在中国人心里他从未离开”——追忆援华抗日国际友人白求恩[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9)德国用中餐转化新纳粹 在中餐馆让年轻人敞开心扉
- (2015-06-01)成都军区:我军将在中缅边境实兵实弹演习
- (2015-06-01)解放军6月2日起将在中缅边境实兵实弹演习
- (2015-06-01)解放军6月2日起将在中缅边境实兵实弹演习
- (2015-06-01)成都军区2日将在中顷边境组织陆空联合实兵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