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康巴草原上的美丽新家园

2015-08-23 14:24:24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成都8月23日电(记者 赵丹平)“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一首经久传唱的《康定情歌》,让康巴草原蜚声中外。壮美的雪山、缥缈的白云、无边的草坡、成群的牛羊,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来这里寻觅梦中天堂。

康巴草原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自然景观壮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政府确定了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发展方向,坚持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联动的发展路径,农牧民的生活已然发生巨大变化。

康巴草原,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正在焕发出新的风采。

两个康巴汉子:家庭旅馆示范户

记者见到巴都的时候,他正在自家院子门口被热情的女游客拉着拍照。巴都是道孚县八美镇雀尔村的党支部书记,两个儿子在外工作,他和老伴在村里做虫草生意,一年能赚十万元左右。这两年县里鼓励村民搞家庭旅游业,巴都家成了示范户,现在正进行房屋改造,10月份就可以接待游客了。

“县上、乡上给了惠民政策,但是老百姓以前没做过这个事,还有顾虑。我这个示范户要带头给村民干出个样子来,乡亲们如果觉得行,就会都来参加。”巴都说。

巴都所说的惠民政策,指的是当地政府提出的“政府投一点、对口援一点、群众筹一点、公司垫一点”的资金筹措办法,目标是打造景村一体、城乡一体的藏族新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提高全村城镇化水平。

在道孚县协德乡巴登贡布家,巴登贡布的老伴热情地领着记者看她家正在装修的客房。老人的小儿子是木匠,“这屋子里的床、墙面和地板都是他自己做的。”老人不无自豪地说。

城里来的游客住到农牧民家里,最在意的还是卫生状况。在巴登贡布家,记者看到,新改装的卫生间墙面贴了洁白的瓷砖,柱状的洗手盆、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城市居民家卫生间里的基本设施都已经具备。

曾经在藏区工作8年的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富国回忆说,以前很多藏族同胞连卫生纸都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用。外出放牧的时候就睡在冰冷潮湿的草地上,身上长满疹子、疮疖,好多妇女患有妇科疾病。

为了改变农牧民传统的生活陋习,藏区在牧民定居点大力推行“四改”,即改客厅、改厨房、改厕所、改洗澡间,引导农牧民实现住房人畜分离。协德乡组织员朱小刚说,投入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以后还要给各家都安装wi-fi(无线网络)。

朱小刚说,村里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源,每年“五一”以及六、七、八这三个月是旅游旺季,“十一”黄金周游客最多,“有了固定的客源,村民收入就会稳定,搞家庭旅馆接待就有积极性。”朱小刚说。

甲居三姐妹接待站:三张床起家的小客栈

有“中国最美丽乡村古镇”之称的丹巴县聂呷乡甲居一村,位于县城西北海拔1800米到2000米的山坡上。寨子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延伸,一簇簇白色的寨楼星罗棋布般点缀在苍翠茂密的林子里,层层梯田如同打开的卷轴画卷,装点着嘉绒藏族的美丽家园。

夏加格玛是甲居藏寨小有名气的“甲居三姐妹接待站”的负责人。回忆起办家庭旅馆的经过,夏加格玛说完全起源于一场“美丽的邂逅”。

2000年,还是学生的夏加格玛在县城建局实习。家乡的天然美景让她有了自己搞旅游业的想法,刚刚成立的县旅游局也很支持。有一次回寨子的路上,她偶遇成都一家旅行社的几位香港游客,就把他们带进寨子,住进自己的家。

正是从这一天起,夏加格玛开始实践自己办家庭旅馆的梦想。“一开始没有投入,就是用我们三姐妹的三张床接待游客。”她说。

如今,不仅三姐妹接待站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且还带动整个寨子的乡亲们纷纷从事家庭旅游接待,日子开始越过越好。以前全村人均收入只有600元,从事旅游业后,2005年破千元。到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家家盖了新房,买了私家车。

在采访中,夏加格玛一再感叹生活水平提高给村民的精神面貌带来的提升。2007年,村里建起了一幢四层楼高的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设有会议室、农村书屋、远程教育播放室。村里订了村规民约,“谁该去当兵,哪些人出义务工,都按规定来分配,大事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夏加格玛说。

据甘孜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陈忠义介绍,甘孜州全面推行藏区15年免费教育计划,投入15.8亿元新建、扩建各类学校159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州建成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17个,文化站325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4%以上。

“等我两个女儿长大了,我要让她们好好读书,也到外面走走,将来要再回来为家乡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夏加格玛说。

桑卡寺住持的微信朋友圈

在八美镇村民热科家中,记者巧遇热科的内弟、附近桑卡寺住持泽荣拉甲。

泽荣拉甲说一口带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讲起话来慢条斯理。他今年35岁,11岁出家,每天6点起床开始做功课。他曾经在塔公佛学院学习8年,这几年回寺里当了住持,每天早餐后要处理寺庙里的各种事务,“事情还是挺多的。”泽荣拉甲说。

泽荣拉甲听得懂汉话,但不会写汉字,如果是与汉族朋友交流,除了打电话,他也会用微信发语音信息。碰到汉族朋友发来文字信息,他会用翻译软件将文字转换成语音。

在记者的要求下,腼腆的泽荣拉甲掏出自己的手机,一步一步给记者演示,如何用手机中下载的翻译软件与汉族朋友交谈。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记者看到,有一段汉文信息是有关建筑材料的内容。

泽荣拉甲所在的桑卡寺离雀尔村步行2公里,现在寺庙里外来的游客不多,主要还是村里的乡亲去礼佛。“寺里正在改建。村里发展旅游业,以后寺庙也会接待外面的游客和朝拜者。”泽荣拉甲说。

对于寺庙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泽荣拉甲觉得与外界的交流会增加,“我们可以知道更多外面的新鲜事,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传佛教,更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播。”

在记者走访过的地方,许多藏族同胞都和泽荣拉甲一样,憧憬藏区外面多彩的世界,对家乡的新生活充满期待。一样的仙山圣地,一样的无边草场,一样吉祥的哈达,一样热情奔放的锅庄,不一样的是康巴人的知识和眼界,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雪域高原新生活。

原标题:康巴草原上的美丽新家园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