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进农田有点难
2015-08-22 17:06: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8月22日电(记者秦宏)近年来,随着国内民用无人机的发展,植保无人机开始“飞”入农田。但是受扶持政策不完善、行业标准不健全、监管体系缺失、基础服务缺乏等因素影响,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大受制约。
江西新余市种粮大户何卫军,去年花5万多元买了一台基础型多旋翼农药喷洒植保无人机。无人机作业的高效率、低成本让他很高兴,但是操作困难,难以找到专业操作手也让他颇为头疼。
近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农业植保市场成为业界关注热点。中航天信(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安琪告诉记者,据该公司测算,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存在着近千亿元的潜在市场。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前,想要淘金并不容易。江西亿丰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吉峰告诉记者,植保机5万-20万的价格对于农户来说有些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农机补贴”范围,一些潜在客户正是因价格问题而望而却步。
江西新余市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刘亮告诉记者,随着土地流转增多,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局里搞了两次无人机植保的演示、推广,但是由于价格等原因,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社虽然对此感兴趣,实际行动的并不多。
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力弱,服务能力不足。江西目前有十几家从事植保无人机生产和服务的公司,但是规模都在几十人左右,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专业操作手和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江西大角星图科技有限公司的植保无人机业务每年约增加20%,而公司固定员工只有十几人,其余的五十多人均为临时聘用。“专业操作手数量少,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公司植保无人机业务的发展,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公司总经理杨帆说。
“国内目前约有300-500家植保无人机企业,但整体规模有限,具备完善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公司数量更少。”黄安琪说。
此外,江西通航研究院项目经理曹丽山认为,目前植保无人机产业发展还存在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本身的技术、性能标准和无人机植保方面的标准,以及专门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和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
采访中,多位无人机植保业务的从业人员表示,行业内部也应主动在智能化技术、行业标准和规范、服务水平等方面加以提高,以便更好地对接市场。
原标题:“无人机”飞进农田有点难[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