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永远存活”——访突尼斯迈贾兹巴卜英军公墓
2015-08-22 17:00: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突尼斯8月21日电(记者张远 陈斌杰 陈向阳)位于突尼斯首都以西60公里的小镇迈贾兹巴卜白天熙熙攘攘,街道商铺热闹,刷着蓝白外墙的咖啡馆里坐满了人。
这座貌不惊人的小镇,70多年前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拉锯的一个战略要地。
1942年末,阿拉曼战役中盟军取得丰硕战果后,迫使轴心国军队撤至突尼斯。在东部,盟军推进迫使德、意军队从利比亚城市的黎波里撤退;在西部,盟军发动“火炬行动”,控制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两线对轴心国军队形成夹击。
不过,轴心国将领“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在突尼斯东北部布下防线,与盟军第八集团军形成对峙。按照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设想,突尼斯地形易于防守,可以拖延盟军几个月、甚至几年。突尼斯可成为楔进北非战场的“一根钉”。
小镇迈贾兹巴卜见证了盟军挺进的艰难。盟军日志记载,这座小镇是进入首都突尼斯前的“一道门”。
镇中心向南不远,坑洼土路取代水泥省道,仙人掌成为道路两旁的隔离带,看不到人烟,一片僻静。道路旁是英军公墓,一处平整的草场矗立着上千墓碑,白色十字架中心悬着一把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公墓里埋葬着二战中牺牲的2906名英联邦国家军人,其中384人没能确定身份。公墓入口处的石碑上写道:“他们的名字永远存活。”
墓碑上镌刻着士兵年龄、阵亡日期、所属的部队番号与徽章,其中一位牺牲者年仅19岁。
英军第二十兰开夏郡隧发枪团参与了当年的战斗。初期部队伤亡惨重,战斗记录描绘了当年战斗的惨烈:“每个人都精神集中……不过遗憾的是,道路两旁德军机枪保护好了侧翼,一阵枪响,打死了我们的指挥官”,“没找到掩体之前,他们(士兵)就遭到步枪、迫击炮、机枪攻击,只能退到河床边。”
随着迈贾兹巴卜周边盟军取得进展,德军在压力下撤出小镇。“尽管不能马上攻占(首都)突尼斯,至少我们拿下了迈贾兹巴卜,德军没能夺回要地,”盟军战斗记录写道。
守墓人穆斯塔法·比拉什告诉记者,这处墓地由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出资维护,这样的公墓在突尼斯超过10处。常有英国人到这里扫墓,不少人是阵亡军人的亲友、后代。
比拉什说,迈贾兹巴卜的战斗规模虽然不大,没法与二战北非战场著名的阿拉曼战役相比,但正是积小胜为大胜,盟军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比拉什曾在突尼斯军队服役,从22岁开始守墓,今年51岁。“我自己是军人,对(牺牲的)军人有感情。”
记者问比拉什是否因为对突尼斯的二战历史感兴趣而选择守墓,他摇摇头说:“我喜欢大自然,我喜欢和平。”
原标题:“他们的名字永远存活”——访突尼斯迈贾兹巴卜英军公墓[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