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机器人”,他发明的
2015-08-22 09:37:40 来源:新华网
近日,吴志成(右一)在指导年轻员工。
线路工给人的印象是:双手结满老茧,手脚并用攀上高大铁塔,在离地几十米高的电线上,猫着腰缓步行走……
能不能用机器代替工人高空作业?吴志成的回答是:可以!
吴志成,38岁,泉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首席技师。
5年前,他攻克层层技术难关,发明了“输电线路自动检修装置”。在同事们的眼里,这是一个“带电机器人”。别看这个机器才15公斤重,它可不简单——能对缠绕在输电线路上的风筝、广告布条等异物进行带电清除,并可通过无线遥控,自动巡查输电线路上的缺陷。
“以前,如果气球、彩条等异物飞到高压线路上,需停电处理。以110千伏线路为例,停下一条线路,会影响到几万户居民的正常用电。”吴志成说,“有了这个机器装置,就可进行带电的故障处理,让群众的日常生活免受影响。同时,不少危险而又紧急的故障可交由机器人去处理,降低了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
从2010年起,“带电机器人”在我省九个设区市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全省应用该装置带电排除输电线路紧急缺陷150多起,减少电量损失约7500万千瓦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700多万元,也改变了线路工工种的巡线和故障处理方式。
多年下来,吴志成通过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拿出近20个发明创新项目,其中不少还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但是,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在继续发明创造的同时,注重对年轻员工和工作团队的培养。(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2010年6月,在他的推动下,泉州供电公司成立了输电中心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工作室里,记者看到,创新成果展示柜、液晶显示屏、多层推拉式展示板等设备一应俱全。
“过去,创新者都是‘个体户’,大家单打独斗,完成一个项目需很长时间,难度也大。”吴志成说,自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就确定了由老师傅出点子、提思路、讲看法,由主创人员负责技术资料编写,让有兴趣的员工共同参与的团队合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创新效率。
“原来,即便有一些创新的想法,也不敢去行动。加入创新工作室后,在吴志成和其他师傅的帮助下,我才开始敢想也敢干。”泉州供电公司输电中心青年员工姚青煌说。2014年3月,他与同事林添进发明了“输电线路多功能巡线棒”,这是一个能发出超声波、电击,可以GPS定位,兼具高压电缆沟巡线功能的装置,有效保护了巡线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前,泉州供电公司每年的发明创新项目只有一两个,而工作室成立五年多来,公司已获得27个发明创新项目,并荣获各种科技创新奖励3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个、省部级奖项7个。
原标题:“带电机器人”,他发明的[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