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耐过寒冬便是春
2015-08-20 15:49: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眼下正是传统的“三伏天”,却是汽车行业的“三九天”。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忍受彻骨的寒冷。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一直在寒冬中艰难度日。工信部最新发布的7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更不容乐观。
7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是151万辆和150万辆,产销环比分别下降18%和17%;同比分别下降12%和7%,降幅都超过预期。
上半年车企的整体利润滑坡是一个重要信号。在业内专家看来,虽然汽车销量整体仍在上涨,但车市超乎寻常的竞争压力,已经让多数车企不得不做出减产、降价、增加企业库存等选择,这大大影响了车企的利润。
各大车企的业绩普遍低于往年,排名前三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7月平均仅交出11万辆的业绩。另据中汽协的统计,从今年5月开始,车企月度产量已经同比连续3个月下降。
面对逆境,或许可以这样安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中国的汽车市场究竟该如何寻找新的机遇,度过寒冬?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谢卫列参与了节目的分析评论。
经济之声:上半年连续下滑的销量,包括昨天工信部公布的7月产销数据同样不容乐观。大背景是什么?
谢卫列:我觉得大背景可能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从国际背景来讲,全球经济复苏目前来说仍然有不确定性,包括美联储的加息和个别新兴国家下半年的经济波动,可能对世界经济形势,包括中国经济形势有一定的间接影响。第二个原因是国内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一直属于比较超稳定,可能造成大量的汽车企业对预期的调整,所以整个产业士气不振。第三方面消费信心指数不足,也就是内需拉动的因素不够显著。所以造成了目前市场上形成的汽车企业的三座大山,我们行话叫做减产、降价和增加库存。在三个大的环境因素下,目前汽车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可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认为下半年可能更为严峻。包括上半年前三位的车企的所谓龙头作用不在之后,必然会造成车企对下半年的运行进行调整。现在从行业角度来讲,进入所谓高温的休假期,实际上企业调整的气氛比较浓,所以7月份的指数波动性大一点。目前来说,尤其是下半年如何增长,我觉得现在没有明显的利好因素,而且我个人感觉利空的因素更大一点。
经济之声:还有哪些利空因素没有被大家关注到?
谢卫列:第一个就是下半年的企业发展。因为有预测说下半年的房产调整到位之后,必然释放一些利好的消息。但是从目前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来讲,我觉得不容乐观。第二个,下半年看不到能够拉动内需的利好,所以目前在一二线城市汽车市场出现的波动,将很快波及到三、四、五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镇,这个下沉的过程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第三方面,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严冬当中的所谓的零度拐点。大家一直不承认整个汽车产业的产能相对过剩,造成大家一方面拼命的释放产能,另一方面销售上不去,造成了经销商过大的运行压力,消费者目前感受到的仅仅是价格调整而已。
经济之声:您刚刚提到了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五线去转移,这个转移传导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
谢卫列:我觉得其实最核心就是两点,第一点是今年下半年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车企主动实行官方降价,这个将会从一线城市蔓延到四五线城市。以往中国的汽车消费环境在一、二线城市表现敏感,但是在三四五线并没有很大的波动状态,但是目前这个市场的变化得将会让城镇这一层的消费者感觉到消费终端的这种价格波动性,反而引起他们消费的迟疑,这点我觉得是比较可怕的。三四五线城市的销量目前已经占一些主力车型销量的大概60%。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三四五线城市出现波动,那必然会对它的经销商带来很大的影响。
经济之声:这种现象怎么扭转,有办法吗?
谢卫列:我觉得要三步走。产量下一个台阶,销量争取上一个台阶,同时迈出第三个台阶,那就是把服务要做上去。在这个所谓的调整寒冬之前,必须要把自己产品的服务功能调整好,我觉得厂家可以倒过来做一个战略间隙期的调整,不要一味的放大产能,应该踏踏实实把服务结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最起码能够做到优胜劣汰,淘汰那些不合格的经销商,为汽车消费用户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这个优化我觉得是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课题。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产量已经在降了,您的意思降的还不够,还要继续降,能这么理解吗?
谢卫列:现在实际上还是一种相对被动的调整,我希望通过下半年的调整,明年能够制定更加理性的消费目标,能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的实惠,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清醒剂。
经济之声:您刚才谈到的服务,服务是需要成本的,我们看到车企的利润已经被严重压缩了,量也上不去,那它哪来的资金去做进一步的服务呢?
谢卫列:我觉得厂家应该站在经销商的角度,促使经销商的资金链变的更短一些。从去年的10月份开始,经销商库存量就在增加,实际上经销商的资金已经变得非常脆弱,如果能够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减产降价或者调整对经销商的服务层面,让经销商减少资金链的压力,我觉得很快能调整过来。毕竟绝大多数的经销商是采用4S店的服务,它是有服务标准、服务体系的,但是缺少活水能让经销商这条鱼活泼起来,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我觉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经济之声:再细问一下,服务是增加的是服务的质量还是服务的项目,还是降低服务价格,因为目前从市场来看,尤其是汽车4S店的售后方面,4S店的售后服务基本是偏贵的,在整体定价来看,那他们未来的服务的改变应该是什么方向上?
谢卫列:服务方面改变起来主要是两方面,首先就是有关服务的价格,包括零部件的价格和工时费的标准价格,应该随行就市。另一方面,如果后续的服务提不上来,就可能出现倒闭潮,这种恐慌会波及到更多消费者,从而影响它最终的销量。如果厂家能够明白这一点,它就必然会对最终的服务价格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趋势,但我个人感觉下半年会出现。
经济之声:现在从厂家角度,需要对4S店,对它的销售终端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谢卫列:是倾斜力度非常大的的支持,而不仅仅是采取所谓季节性或者策略性的整车价格调整。这只是一步。我觉得最主要的还能变成一个可持续的规模,价格体系、价格体制必须要做出一个最终的调节,就看谁来吃这个螃蟹。
经济之声:您期待什么政策出来。
谢卫列:我希望至少把工时费要降下来。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消费者进入4S店以后,最关心价目表上零部件的价格,实际上他们没有测算过工时费是最贵的,而且现在4S店这种所谓的无序化经营,往往把维修保养供需拉的非常长。
原标题:中国汽车行业耐过寒冬便是春[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