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媒体:领导出席重要发布会应成惯例

2015-08-20 12:09:35 来源:新华通讯社

评论

天津港爆炸事故“头七”过后,天津市主要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发布会有利于澄清人们心头的许多疑惑。纵观国内外的做法,联系天津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重大事件领导人开发布会应当成为惯例。

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领导人及时开发布会,在欧洲是一种惯例。

记得2005年7月7日八国峰会即将在苏格兰开幕之时,伦敦发生了连续爆炸事件。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立马在会场开记者会,随即返回伦敦处理爆炸事件。布莱尔及时回应舆论的效果很明显,各种恐慌情绪都慢慢消除了。

重要领导人及时开发布会,并不是为了“表功”。“三分靠做,七分靠吹”,是对新闻发布的误解。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之初,信息混乱是必然现象,第一时间将权威信息布出去,有利于击碎各种谣言。而领导人亲自出马,其权威性不言而喻,有利于稳定人心,稳定大局。

一些人的顾虑是,事发初期政府能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总希望能全盘了解之后再对外公布。这个出发点虽好,但效果并不理想。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发布者,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哪怕消息再短,信息再有限,也比任由小道消息盛传要强。

还有一个顾虑是怕说错话。其实,领导应该突破这样的心理障碍,混乱之时犯一点错,人们都是能理解的。笔者的采访生涯中,曾见过一次很离谱的犯错,当事领导人并未因此而形象受损。那是2004年11月,当时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巴黎治病,各大外电忽然发急电,引用时任卢森堡首相容克的话说“阿拉法特病逝”。不久发现消息不实,面对发布会上记者们的“质问”,容克实事求是地说:“我也是听一位记者朋友说的。”及时澄清后,媒体并没有再纠缠。

在西方选举文化中,掌握与媒体沟通、打交道的技巧,是领导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东方,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各级领导人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这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向公众公布情况还牵涉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理念——透明原则,这与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关系。原因很简单,政府救灾和其他重大决策,牵涉千千万万民众的切身利益,让民众知晓是天经地义的事。对于我们来说,人民的政府对人民透明,是一个基本原则,用不着藏着掖着。

当然,我们的新闻发布机制也要完善。在德国,总统、总理、部长,各州州长、市长都有各自的新闻发言人。一般事情,发言人可以应对媒体的各种采访询问,重大事件领导人会亲自出马。即便是涉及外交领域,外交部发言人也无权为总统、总理“代劳”。

笔者曾常驻布鲁塞尔,发现欧盟总部的发言人制度更是完善得令人叹为观止。欧盟事务的每个领域都有专门的发言人分管。每个工作日中午,欧盟委员都举行例行发布会,除了主发言人外,20多位发言人在过道里靠墙等待,若是记者们问到自己分管领域就上台回答,一直等到无问题为止。然而,一旦有重大事件,新闻发言人自动“转岗”为发布会的组织者、服务者,把话筒让给领导人。

当下的中国,打造“清明政治生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应该看到,当下的中国也遇到种种“成长的烦恼”,突发事件、天灾不断。因此,各级领导人学会第一时间向社会通报权威信息,应该常态化,这也是“清明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黎明

 

原标题:媒体:领导出席重要发布会应成惯例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