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国棉花告急 部分种植区近腰斩

2015-08-20 11:55:2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为什么棉农不愿意种棉花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赚不到钱。去年,国家的棉花收储改为直接补贴,棉花价格参与市场竞争。

德安县农业局棉花办主任徐丛辉:从2014年开始国家储备棉就开始收缩了,国家没有实行储备棉,由市场运作。所以由市场调节价格,一般价格2014年只有2块8到3块,所以对棉农来讲,这样的价格他一年下来,除开劳动力成本,他几乎是没有钱赚的。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杜珉也给今年的棉花生产算了一笔账,他说今年一斤棉花市场价6块5,新疆生产成本6块8,棉农基本没有收益。

为什么棉花价格上不去?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郑博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新疆棉花库存压力比较大,第二是进口棉花价格相对较低、且质量比较高。

郑博:目前,国内现货纺织企业开机率仍维持低位,零散采购难以形成规模。虽然内地棉企温和顺价出货,但新疆棉库存压力仍需缓解,整体棉价上行动力不足。其次,籽棉收购后期,各区棉花品级及衣分均有下滑,好等级棉花仍显缺乏,考虑进口纱仍对国内市场存在冲击,纺织企业采买严控成本,短期棉价顺价出货为主。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对不能只靠进口,尤其是棉花产业。所谓“无粮不稳,无棉不安”,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马峙英说,我们至少要保证60%的棉花靠自己生产,否则失去棉花的定价权,将来风险会更大。另外,棉花种植、加工、商贸上有“一亿农民、两千万工人和大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棉花产业不仅仅只是棉花种植,还关系棉花产业链。

而在河北衡水,植棉似乎是这个地区挽救地下水不断下降的不二选择。

衡水市农牧局调研员陈桂荣介绍说,衡水历史上种杂粮,自2001年开始,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13年达到峰值。植棉面积下滑也是在这一年开始的,在国家实行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刺激下,衡水的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急剧上升,大量棉田变粮田。

小麦+玉米的耕作方式,加剧了华北地下漏斗区的形成——衡水的农田灌溉用水占到总用水的82%。专家指出,漏斗区的水资源已不足以支撑粮食作物产量的长期大面积持续增长。棉花的用水量约为小麦+玉米的1/5到1/4,还耐盐碱、耐瘠薄,在这种地区,植棉是作物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

棉花困局怎么解?机械化、技术提升是关键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棉价大幅下降,棉花进口迅速增加,棉花生产用工成本显著上升,让我国棉花生产雪上加霜,如何应对?目前,国内棉花主要集中在新疆、黄河及长江流域这三个主要产区,很多棉花种植区还处于全人工阶段,机械化水平很低。业界人士表示,从政策引导来说,大规模地推广机械化是关键。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柯兴盛:如果轻易把一个产业放弃,这个事情就恢复得很难。重点投入能搞机械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应该保持在1000到1500万亩。

卓创咨询市场分析师郑博建议棉农要因地制宜,理性对待市场变化,通过提高种植技术来提高收益。

郑博:2015年棉花补贴第二年,对于棉农需理性看待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价格走势,要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及补贴对于市场的引导。依据自身土地特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获得稳定收益;采购优良合格的种子,提高有效发芽率的同时,对种植技术做好知识提升,推广精良播种,打好播种基础,对与棉花管理标新立异,达到减成本,高收益。

原标题:中国棉花告急 部分种植区近腰斩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