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天津爆炸事故后:普通人怎么防危化品次生灾害?

2015-08-19 18:09:08 来源:新京报

评论

■ 观察家

眼下若能将民众跟爆炸污染物隔离,效果更好。美国疾控中心对危化品事故现场划出的最大警戒线是:全方向390米,针对火灾则是全方向800米。也许,天津滨海新区市民也可参照此标准来远离警戒区。

天津塘沽爆炸,仍牵动着人心。昨日上午10时许,爆炸事故发生地滨海新区开始降雨。由于爆炸现场遗留有约数百吨氰化物,人们担心“雨中含毒”。对此,天津官方表示,已经有解决氰化钠遇水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预案,其中包括封堵排水口、设置围堰、现场应急破氰、污水处理厂加装破氰装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五项措施,以确保事故区域污染不外泄;对市民来说,最好方法是躲避。

据专家评估,纵然地面氰化钠污染遇水会产生氰化氢,它本身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才会逸散,因此逸散情况不严重,只要市民不在爆炸区域附近活动和不淋雨,就不会危害健康。即便接触到氰化物,也可立即脱去衣服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然后就医,就可将危害降至最低。

不过,无论对专业人员还是一般公众,防止危化品事故的次生灾害还有些通用原则。例如美国有个“健康、安全和环境”法律(HSE,1999),提出了涉及有害物质火灾现场的消防应急方案中应遵守的四个原则:一是控制火势;二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进一步影响;三是与公众、紧急救援和相关政府机构分享必要信息;四是最终要清理和恢复环境。

现在相关预案和提醒公众远离现场符合这几个原则。但如果有更具体的方案,效果会更好。如隔离爆炸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美国疾控中心(CDC)对危化品事故现场划出的最大警戒线是:全方向390米,白天下风1.3千米,晚上下风4.9千米。针对火灾则是全方向800米。也许,天津滨海新区的市民也可以参照此标准来远离警戒区。

应看到,此次事故现场并非只有氰化钠,还有其他各种危化物品,这些物品也通过爆炸散逸到环境中。根据信息分享原则,相关部门应让当地民众了解该防范哪些危化物质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公开危化品清单,本身就是防止灾害和次生灾害的一个重要措施,1984年博帕尔惨案和1985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西弗吉尼亚州事件后,美国社会就意识到了这点。美国国会于1986年通过了《应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EPCRA),要求各州应急部门必须根据化工机构提交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等信息规划相应的政府应急预案,并将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对公众公开。

相较之下,塘沽爆炸造成如此大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危化物质清单,让消防员无法按科学方式救灾。而今预防次生灾害时,有毒物质清单也是必需的,而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已表示,整个瑞海公司存的危化品种类、数量,经过初步调查,“应该说基本上搞清楚了,虽然跟实际数量肯定还有一定误差,但90%以上是准确的”。

因此,防止次生灾害要防的不只是氰化钠遇雨,更是所有危险品在日后遇雨、渗透到环境(水流和土壤)、扩散到生态链和散逸到空气中需要分门别类防范的次生灾害。

还有,建议塘沽爆炸后,有关方面也能成立相关机构、组织,借鉴美国各地设立地方应急规划委员会(LEPC),为当地政府、居民、消防员、公众和救援方提供一整套应急方案与相关信息的做法,以后即便是化学战剂销毁场也服从此机构指挥,进而更有效地防范灾害和次生灾害。

□张田勘(学者)

原标题:爆炸后,普通人怎么防危化品次生灾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