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首家中德合作残疾人福利工厂
2015-08-19 08:2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8月18日电 题:探访首家中德合作残疾人福利工厂
记者周建琳
18日,太仓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忙碌而有序。这里的员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他们的动作有些缓慢,但零件排列得整齐划一。
这是中国第一家智障人员公益性工厂,该企业由太仓欧商投资协会投资200万元成立,也是德国企业在华建立的首家残疾人福利工厂。
各种亮丽的色彩,把车间装修的很有活力。休息室的黑板上贴着工人们的作息时间表等各通知。这其中,员工的生日时间表尤为醒目,“生日快乐”,四个大字让进门的人感觉特别温馨。
“8月21日就是我的生日”,陆晓晨很期盼这一天,先前同事们过生日的场面让他觉得很幸福。这个25岁的大男孩,讲话不太流理,手脚也不太协调,但真的很阳光。“下班后我还要打理自己的网店呢。”陆晓晨对自己的能干并不掩饰。
陆晓晨觉得自己很幸运。去年9月,在太仓市残联的帮助下,34位残疾学员分四批接受来自德国专家的培训,其中的12人成为中德善美公司第一批员工,陆晓晨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维罗妮卡等德国培训师为期数月的培训后,陆晓晨和其他员工基本掌握了手工加工类、包装类、分解类等劳动技能。今年3月份,陆晓晨他们正式工作了。中德善美7种产品的订单来自于在太仓的6家德资企业。
“按工作的时间算,我拿的可是欧洲工资。”52岁的周应峰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到如此“高大上”的工厂上班。
“现在每天早晨,厂车都会准时到我家门口来接我。中午的午餐是免费的吃得非常好。早上9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中间午餐加休息两次,我每天只干活5个多小时。”虽然拄着拐杖,行动不便,但周应峰总是想走得快点。
令周应峰和陆晓晨高兴的是,现在工厂的订单有主动上门的。“这批活就是安仕门公司主动找上门来的。这说明我们的活干得不比别人差。”陆晓晨忍不住为自己和同事们竖起大拇指,他期待二楼的工厂早点开出来,这样曾经一起培训的伙伴们都可以来上班了。
这也是斯文·奥顿的愿望。在中国工作15年的斯文·奥顿于两年前来到太仓,现在是太仓欧商投资协会的主席,这个工厂的负责人。“希望通过这个工厂,让智障人士知道,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找回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对于员工们的表现,他觉得很满意。
斯文·奥顿告诉记者,德国在创办和运营残疾人工厂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太仓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是借鉴德国奥芬堡的Lebenshilfe模式在中国首次尝试。太仓欧商投资协会于2013年2月发起该项目,并得到了30多家太仓欧洲企业以及当地政府和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他们或出资、或提供订单、或赞助设备,有效推进了项目的进展。
德企把在中国的第一个残疾人福利工厂办在太仓,源于这里是中德合作首选地。目前太仓已经聚集了220多个德资企业。不少德国人士表示,中德两国合作迎来史上最好时期,他们愿在太仓率先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合作。
“中德善美是一个非常好的模板项目,虽然眼前只是一家10多人的小型福利工厂。”斯文·奥顿表示,这是中国的德资企业在社会公益领域的新合作,是第一次在太仓进行的另外一种尝试,可以说是德中合作新的进步。如果一切顺利会在全中国推广。
告别工人们,再回头,看到的是车间里一条特别醒目的标语:“我们支持个性发展的愿望,因为我们相信这可以激励人的一生。”(完)
原标题:探访首家中德合作残疾人福利工厂[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