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者:日本理应背负道歉宿命 中日有美好未来
2015-08-19 06:42:08 来源:人民网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战后70周年谈话”中提到,“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引发舆论冰火两重天式的反应。一方面,以《产经新闻》为代表的日本保守派对此大赞特赞,大呼爽快;另一方面,不少中国媒体指责安倍此言意指今后不再道歉。
在我看来,我们要理性看待安倍谈话。在这句话后,安倍继续说:“尽管如此,我们日本人要超越世代,正面面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有责任以谦虚的态度继承过去,将它交给未来。”我认为,安倍并不是说日本以后不道歉,而是说道歉不能再拖,要在战后70周年这个节点上道歉,获得他国理解,并将这种歉意传递给下一代。
日本新一代年轻人是否愿意背上“道歉的宿命”?当然,对道歉的内容和方式,日本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理解,或许很难让现在的年轻人抱有与老一辈完全相同的情感和行动,毕竟他们从未经历过战争,也不了解战争。所谓“背负道歉的宿命”,每个年代的方式可以不尽相同,但作为加害者的日本人,应深刻认识那场战争是侵略战争,将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牺牲者的哀悼之意牢记心间,发誓日本永远不再侵略他国,这才是今后日本道歉的应有之路,这种道歉的宿命,日本人世世代代理应背负。我自己也未经历过战争,但我认为正视历史、铭记教训、诚心改过才是日本人今后能做的最深刻“道歉”。
大多数日本年轻人不是“忘掉历史的一代”。不可否认,日本年轻人对历史的认知参差不齐,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与历史毫无关系,还有些年轻人美化战争、企图将日本的行为正当化。但不能认为所有年轻人都是这样。比如我参加的中日学生会议,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认为日本应该珍视这份“道歉”的心情。这并不是我教他们的,是他们自己本来就这么想。有人担心日本年轻人被教科书荼毒,但据我所知,日本大部分教科书都将二战时日本的行为称为侵略。即使是新版教科书,也没有美化战争的内容。日本的主流还是走向和平主义,期待国际合作的。
从安倍谈话和中方反应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尚未达到“认识一致”“相互理解”,今后两国仍任重道远。中日两国应抱着“实证研究”的态度,长期开展历史问题的共同研究和讨论。同时,两国应通过活跃、坦诚的民间交流,深化信赖关系。特别是中日有识之士,更应该为构建中日相互理解的桥梁而献计献策。当前中日两国的年轻人中,已经有了友好交流的苗头。若年轻人能够成为中日友好的顶梁柱,中日必将迎来光明的未来。(早稻田大学教授 天儿慧,本文由杨智艺翻译)
原标题:日学者:日本理应背负道歉宿命 中日有美好未来[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