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丢掉一顶乌纱帽 将不受因公出国批次限制
2015-08-19 03:0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3月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当时还有不少球迷担心:“口号已喊多年,需要真心去办!”随着昨天脱钩具体方案《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的正式出炉,中国足球深化改革的“真心”已毋庸置疑。
不过,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毓毅表示,中国足球改革要循序渐进。言下之意,破冰不可能一蹴而就。
丢掉一顶乌纱帽
一位路透社记者曾这样评价中国足球:一个国家的足协理应独立于政府之外,只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本身负责。但这么多年来,中国足协和足球管理中心实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足协对本该由市场运作的职业联赛干预过多,依然秉承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有时甚至有“滥权”之嫌;另一方面,对联赛、对国字号队伍的管理却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这次,中国足协去掉了行政化,等于去掉了头上这顶乌纱帽。
亚足联讲师、德国科隆体院硕士吴金贵坦言,“去掉一定乌纱帽,得换来一列火车头。”谁将成为新的足协主席,谁来当这列火车的司机?
人选并非定式:既可能由一位民间人士来担任,比如在球迷中呼声颇高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而从合法性来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剑都完全符合规定。有报道称蔡振华曾公开表示过,自己有意愿放弃公职参选。张剑也说过,不在乎官位,愿听组织安排。
李毓毅认为,未来中国足协主要领导应该不会有变动。吴金贵对人选所具备的特质有一个理想的模型:对足球有热情,同时文化水平、社会经验、管理能力都较强的足球专业人士。他拿日本作为例子,1976年,新日本制铁公司社长平井富三郎出任足协会长,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从战略高度规划足球发展,启动了日本足协的现代化改革,做到了足球专业人士做不到的。新足协,或也需要这么一位优秀企业家。
出国批次不受限
《方案》指出,与体育总局脱钩改革完成后,中国足协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不受因公出国批次限制。
目前,中国足协正式员工80余人,包括张剑以及其他几位副主席在内的50余人享受总局事业编制。管办分离后,他们将面临抉择:留在新足协,就要放弃事业编制;若选择保留编制,将由总局重新安排新工作。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人看好未来的足球产业,倾向于继续留在足协工作。加上新足协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定、财务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国际专业交流等方面拥有自主权,未来新的足协会在薪酬待遇上比原来更有吸引力。
“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如今的上港俱乐部总经理隋国扬,以前是上海足管中心主任。他说,事业编制的人员在“脱钩”之后,要努力适应新形势,不然会被市场淘汰,而这也有助于足协形成一批真正具备先进职业素养、和国际接轨的人才。
作为体育系统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试验田”,新足协要面临的问题也都是前无古人的:人事、薪酬、财务、外事等制度虽有改革方向,却没有攻坚的具体措施。与民政部、财政部、外交部、公安机关等相关职能部门如何联动、进行配套改革,都是摆在中国足协面前的问题。这也是为何方案中对于撤销足球中心用了“适时”一词。
重写一本账本
受“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消息影响,昨天股市体育产业板块涨幅达7%。有业界人士预测,足球改革走出了实质性一步,这是个利好消息,中国足球产业未来4至5年内有望迎来井喷式发展。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海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足协脱钩”对之后的体育改革有着示范意义,“中国足协将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不再是以完成国家体育总局自上而下的任务为目的。它将更多地从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引领足球运动。”
什么是从需求出发?当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足协和各俱乐部在利益和资源上的分配矛盾。足协完全拥有中超联赛公司产权,联赛投资人和俱乐部没有任何产权,俱乐部对中超联赛有限公司没有经营权,俱乐部只能拿到门票权益和被足协挑剩下的广告牌经营开发权,以及很小一部分的股份。可以说,通过职业足球市场化赚取的利益没能转化为职业足球生产力的扩大,而是让足协自肥。这也导致足协和俱乐部之间总是矛盾不断。
吴金贵认为,中国足球未来发展可以借鉴欧洲足球的经验,逐步把市场交给职业联盟经营。一方面,完善足球俱乐部制度,确立足球俱乐部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足球俱乐部公司制度,完善内部人才使用和薪酬制度,鼓励多元资本投入和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足球俱乐部; 另一方面,未来的职业联盟可以逐步改革足球赛事收益分配机制,合理确定足球比赛收入的分配关系,足球电视转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确保各方取得合理收入。
本报记者 姚勤毅 秦东颖
原标题:足协丢掉一顶乌纱帽 将不受因公出国批次限制[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18)足协将实行财务公开 出国交流不受因公批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