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疆“大巴扎”遇上“一带一路”商机
2015-08-18 23:37:1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18日电 题:当新疆“大巴扎”遇上“一带一路”商机
新华社记者蔡国栋 杜斌 刘景洋
经历了连续好几年的生意冷清之后,38岁的土耳其商人杰汗·阿依杜胡姆西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去年以来生意逐渐回温,今年巴扎的生意又慢慢红火了起来。”
杰汗来新疆定居、创业已逾10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新疆叶城县分别拥有两家生产真丝地毯的工厂。“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要感谢新疆‘大巴扎’遇上了‘一带一路’商机。”杰汗说。
大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是在新疆南部绿洲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围绕维吾尔族集中居住的各个绿洲为单位轮流进行。大巴扎在绿洲维吾尔族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疆维吾尔族形成了大量与巴扎有关的谚语,也折射出巴扎文化在维吾尔族文化中的地位。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和人类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巴扎的功能也在发展变化,但它的经济功能和人际交流功能仍然在继续。
1876年10月,俄国特使阿列克塞·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曾来到新疆南部。他在《喀什噶尔》一书中写道,“在访问过的所有城市的集市上,俄国纺织品都占优势。而从印度渗透到喀什噶尔的英国货物,目前还不能与之竞争。”
从该书中不难看出,早在19世纪,大巴扎就已承担起新疆南部地区跨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担。
杰汗在乌鲁木齐的办事机构,位于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商圈的土耳其名品贸易中心。凭借着优质的真丝地毯,2004年初到新疆的杰汗,迅速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而,2009年以后随着新疆旅游行业的不景气,他的地毯生意也一落千丈。
为了扭转生意亏损的不利局面,他常常到中国沿海地区推销商品,但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新疆自治区政府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杰汗的生意又重新焕发生机,今年上半年他与河南南阳一家企业签订合同,他的真丝地毯生产终于走出新疆。
记者日前注意到,巴扎的入口处停放了数十辆旅游大巴,许多内地游客,还有不少来自美国、日本、中亚等国的外国游客,选择到巴扎旅游购物。
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说,今年以来新疆旅游业明显回暖,每天到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旅游的中外游客达1万人次。目前,国际大巴扎的经营商户多达3500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10%以上的经营商户来自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昔日承担跨国贸易往来的大巴扎如今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新疆、认识新疆的一个重要渠道。大巴扎也成为小商小贩谋生、创业的重要渠道,一些像杰汗·阿依杜胡姆这样的外国商人,也愿意在大巴扎上创业,开拓中国市场。
新疆是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现在越来越多在新疆的外国商人、创业人员希望抓住这个机遇,不断扩大中国和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跨国贸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改革红利。
原标题:当新疆“大巴扎”遇上“一带一路”商机[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