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两融”余额四连升拉响市场警报
2015-08-17 18:33:37 来源:新华网
自8月7日起,“两融”余额再度步入了回升过程,连续4个交易日实现融资净买入,期间“两融”余额由13088.05亿元升至12日的13589.81亿元,增加了501.76亿元。这是6月19日“去杠杆”过程开启以来“两融”余额首度连升,显示出市场各方参与“两融”资金的热情在显著回升。这其中还是看涨买多的融资占比最大。截至8月12日,沪深股市融资余额报13556.81亿,占融资融券总余额的99.75%。当日融资净买入额为45.37亿,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实现融资净买入。
从去年7月启动的沪深股市这轮暴涨行情被称作“杠杆上的牛市”,是高杠杆融资行情。在券商高杠杆融资的带动下,社会上的P2P平台高杠杆配资业务开始快速膨胀,再加上民间各种高杠杆配资的“火上浇油”,酿成了股市非理性、泡沫式暴涨行情,最终引爆了持续三周的暴跌行情。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暴涨始于券商的高杠杆融资,暴跌又始于去杠杆。
因此,融资融券特别是融资业务的回暖,对稳定市场绝不是好现象。不仅在股市,高杠杆融资是所有金融风险的隐患。一个由高杠杆资金左右的市场,不可能不发生风险,也不可能平稳下来。都知道期货市场风险最大,期货投资者可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期货市场的高杠杆融资方式。最早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只需要5%,即用5万元就可以做100万元的期货交易(建仓100万元的仓单)。一旦市场方向判断相反,很可能一瞬间就血本无归了。把期货市场的高杠杆融资方式应用到现货的股票市场里,会给股市带来的怎样风险,6月以来的行情已足够说明问题了。
目前,A股的高杠杆资金仍然很多,远远没有达到去杠杆的目的,更没有达到保证市场平稳发展的高杠杆资金规模。要使得股市“长治久安”,必须坚定不移去杠杆,特别是大大降低融资融券监管笼子里的杠杆。
5月下旬融资融券余额曾经达到2万多亿,目前降到了1.36万亿。从孤立的一个数据也许看不到什么问题,而一比较,问题立马就现形了。“两融”规模从去年7月以来,呈现加速扩张。去年7月初,大盘在2000点徘徊时,两市融资余额稳定在4000亿元左右,之后用了102个交易日实现倍增至8000亿元。到去年年底两融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此后不到5个月时间,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新增加1万亿。两融余额从去年7月的4000亿元,截至今年5月20日在不到11个月时间内新增16000亿,余额增长5倍,增速高达400%。虽然杠杆率没有放大多少,但总量如此超常规暴增,催生的是市场巨大泡沫风险。须知,即便回到1.36万亿的规模,也比去年7月增加接近万亿。
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高杠杆融资资金并没有进入到实体企业的上市公司里,而是大部分进入到上市金融板块里,吹大的是最容易发生金融风险的金融泡沫。大部分流入了非银金融板块,银行板块等。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以及海通证券等券商融资进入占比最高。金融板块在市场里玩弄资本游戏的风险最大。
券商融资融券出现较快回暖,说明风险资金重新开始抬头,不仅投资者应当注意市场的杠杆风险,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为了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能重蹈前期覆辙,任由杠杆融资卷土重来。
笔者由此建议监管部门不妨将“两融”规模与券商净资本挂钩,并对“两融”增速设立一定的限制,比如“两融”余额不得超过券商前一月末净资本的两倍。从本质上来说,券商的“两融”业务是资产扩张且带有高杠杆风险。最终兜底这类资产扩张风险的,一定是资本金。这就是巴塞尔协议不断调整银行资本充足率来防范风险的目的。将“两融”规模与券商净资本挂钩,也就抓住了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此外,包括根据股票质量和风险高低,要求券商细化融资融券担保股票的折算率等管理措施业该尽快出台。
无论如何,对融资融券规模回升,我们务必得保持高度警惕。坚持股市去杠杆的思路不能动摇。市场尚未完全从巨震中恢复,焉能坐视风险再度被无限度吹大?
(作者系金融从业者,资深财经评论人)
原标题:余丰慧:“两融”余额四连升拉响市场警报[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