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听证埋下隐患 官员“雷语”引爆舆情
2015-08-17 13:00:56 来源:新华网
舆情最前线
近日,郑州市物价局召开水价听证会,媒体记者被拒绝入内,会场外戒备森严,而参加听证会的19名代表则全部同意涨价。听证会结束后,物价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涨价是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能”。种种因素叠加,最终引发舆论关注。
这是一次典型的公共舆情危机。一场常规的水价听证会,由于组织方连番应对不当,而被埋下次生舆情隐患;个别官员的失当言论被网络迅速放大,继而将听证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南方日报记者 李书龙 实习生 韩林莹 刘敏
“闭门”开会易招猜疑
郑州市水价听证会在8月7日举行,由于水价与民生息息相关,此次听证会吸引了河南省内20多家媒体前去采访。然而大部分媒体被拒之门外,原因是这些媒体未能在一个月前报名参会。据报道,此前,郑州市物价局曾在其官网和一家纸媒上刊登了听证会的报名信息,对媒体报名时间和数量予以明确限定。
由于大多数媒体并未留意此前的信息,因此,包括多家省级电视台在内的媒体,与组织方沟通无果,均未能入场。据称,组织方随后还请来诸多安保人员,严守听证会大门入口。
通过规则设置,限制媒体入场,已然为此后的舆情危机埋下隐患。而听证会场内的“特殊”安排,又让能够入场的数家媒体,也不乏抱怨。据称,在听证会现场,听证会代表与媒体被隔成两个区域,入场通道也被隔开,双方几乎无法接触。有媒体记者认为此举是故意限制采访。
举办价格听证会,本意即是为了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使公共政策更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而主动接纳媒体参会,也已成为目前常态化的操作方式。此番水价听证会的种种安排,则难免给人留下“闭门听证”之嫌。然而,听证会的大门越不愿敞开,便越容易招致大众的质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听证会组织方一方面试图设置采访障碍,另一方面又与媒体缺乏良性沟通。造成的后果是,在此后关于听证会的报道中,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对听证会的组织安排予以质疑。不少媒体记者还通过网络自媒体等渠道,还原听证会现场,并直接予以批评。这些主流报道之外的细节,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被放大。
如果说“19名听证会代表全部同意涨价”的听证结果,虽然颇显争议,但尚属常规的传播内容,那么听证会现场的种种细节,则为此次舆情危机提供了非常态的负面舆情信息。
失当言论引发次生舆情
不过,即便事态发展至此,这场水价听证会的负面信息,也还不足以促其成为一场舆情危机。然而,相关官员的失当言论却成为次生舆情的“点火索”,最终酿成传播广泛的舆情事件。
在听证会结束后,当地物价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涨价是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能”。该言论立即成为此次新闻的真正“燃爆点”,此后的新闻报道大多将此列入主标题。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官员的雷人语录更容易被迅速放大,甚至在脱离事实语境的情况下被网友恶搞。
显然,设立听证会的意义,是为了确保公共消费品的价格听证更加公开、透明、公正。而政府部门在此间的职能则是行使成本监审、稳定消费信心,实现信息对称的作用。在程序正义之下,听证结果价格升降均在情理之中,但又岂能称“涨价是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能”?
正如有媒体评论称,“单纯将涨价归结为政府职能,又是在‘闭门’听证会结束的节点上,难免被认为是给涨价背书,或者说是用‘政府职能’来掩盖不合理涨价的正当性危机。”
事实上,分析当地媒体报道,郑州市水价上涨并非缺乏正当理由做支撑。然而在水价听证的多个环节,由于一系列应对失当,使得严肃的公共讨论被消解和忽视,而代之以“闭门”开会、官员“雷语”等细节被关注和热议。
在随后的信息传播中,这句缺乏常识的表述,裹挟此前听证会的种种细节,让此次听证会成为一出被网友讥讽的“闹剧”——它先是将部分媒体拒之门外,听证会代表都同意涨价的结果,也与公众揣测形成了逻辑闭环,一句“涨价是政府职能”则最终遗下“听证会变涨价会”的口实。
至此,一场区域性的普通听证会,终于衍变成为遍及网络的热门事件。
原标题:“闭门”听证埋下隐患 官员“雷语”引爆舆情[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