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刻碑纪念遇难者
2015-08-16 23:4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擦拭“浮殇地”石碑。 武俊杰 摄
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们揭去覆盖在“浮殇地”碑石上的红布,纪念在抗战中遇难的军民战俘。 武俊杰 摄
中新网太原8月15日电 (李新锁)8月15日,山西太原阳光晴好。在太原城北新开南巷内,10多位来自北京、太原等地的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表情肃穆,他们树起一块名为“浮殇地”石碑,以此纪念在抗战中遇难的军民战俘。
这处委身于山西机器厂内的建筑,名为“太原工程队旧址”,系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年前,这里是侵华日军在华北建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战俘集中营之一。为掩人耳目,日军对外称其为“太原工程队”。
如今,日军太原集中营旧址仅剩两排砖瓦房。因为年久失修,木料、砖瓦早已腐朽,屋顶破损严重。实际上,这里就是当年关押战俘的牢房。
走在阴暗、狭长的牢房内,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霉味,地上散落着各种杂物。如果不是外墙一角挂着一块“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人们很难将它和日军集中营画上等号。
上午10时,刘林生、赵阿萌等人献上事先准备好的黄白菊花,缓缓揭去覆盖在碑石上的红布,“浮殇地”三个红底大字赫然入目。
赵阿萌解释说,之所以叫“浮殇地”,是为纪念为抗战被俘的将士。这些战俘是在和日寇浴血拼杀的战场被俘的,他们不应被遗忘。
刘林生、赵阿萌等人均为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
刘林生介绍,在日军太原集中营存在的7年间,这里共关押、残害过十几万中国战俘(含八路军、中央军、晋绥军战俘)。这其中包括赵阿萌的父亲。
赵阿萌说,1942年,日军将八路军战俘押解至太原市赛马场附近,让日军新兵用八路军战俘做人肉靶子练习刺杀,两次共杀害340余人。情急之下,时任八路军总部机要科长的父亲赵培宪挣脱束缚,跳下沟崖逃生。他也成为那次屠杀中唯一的幸存者。
赵阿萌说,父亲生前很少主动提及这段往事。直到1993年寻访旧址时,才详述了这段集中营岁月。
刘林生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名退休教授。2012年,刘林生在多方采访、考证的基础上,出版《中国的奥斯威辛(日军太原集中营纪实)》一书。
刘林生介绍,日军侵华期间,在辽宁沈阳、河北石家庄、山东潍县等地都曾建立集中营,但像山西太原日军集中营这样关押战俘数量巨大,且保存有集中营牢房实物的建筑,在全国绝无仅有。
刘林生说,本世纪初,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高桥幸喜和桐佃米藏到山西太原寻访日军“太原工程队”遗址,并对当年在中国犯下的罪行谢罪。
此后,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李树德、王丕绪、肖平等人,呼吁保护太原集中营旧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几年后,上述幸存者先后离世。从2007年起,刘林生、赵阿萌等幸存者后人继续为此奔走呼吁。
刘林生说,日军太原集中营后人之所以坚持呼吁,目的是希望保住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以此警醒世人“珍视和平”。
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启动日军太原集中营旧址修缮,并筹划陈列布展、挖掘集中营抗战故事。(完)
原标题:日军太原集中营幸存者后代刻碑纪念遇难者[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