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国网事:共同守望2800多万“留守的花蕾”——透视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现状

2015-08-16 22:43:50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新媒体专电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报告,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多万,其中女童2800多万。

她们,被称为“留守的花蕾”。

除了那些极端恶性事件,大多数留守在农村的女孩,默默成长。她们,有的衣食住行都依赖爷爷奶奶,有的需要独自面对生活,有的遇到生理问题不知道该求助谁,有的则因为家庭变故、顷刻间沦为“事实孤儿”……她们的共同点是——内向,敏感,渴望父母的爱。

让她们开口,很难

湖南邵阳“无妈乡”——黄荆乡的黄春花,面对陌生人,始终低着头,问好多个问题,才会偶尔回答一两个字。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家,再也没有见过。

“你有什么愿望吗?”

“……”

“那,你想不想爸爸妈妈?”

“想。”

“知不知道你妈妈去了哪里?”

“……”

“想去找你爸爸吗?”

“……”

“说啊,说想啊,让你爸爸寄钱给你,给你买衣服,买新书包。”一旁的奶奶忍不住插话,春花却始终低着头,眼神里露出一丝慌乱。

根据当地最新的统计,“无妈乡”有120多个“失母儿童”,他们很多都像春花一样沉默。

沉默和敏感不仅源于亲情的缺失,也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一些留守女童在生活和学校的环境里,常常遭受隔离、歧视。

广西都安12岁的留守女童燕子(化名)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和妹妹会被同学欺负,有时甚至被莫名其妙地“隔离”。“没有人跟我们玩,就是我们几个自己玩。”她说。

燕子的邻居、10岁的留守女孩飞云(化名),看到燕子姐妹在接受采访,她第一反应是跑回自己家中,躲在房间里不敢见陌生人。

也有开朗的孩子。

比如“无妈乡”14岁的张娜(化名),面对记者笑得很轻松。但只要提及爸爸、妈妈,她就会言辞回避。

对于爸爸,张娜只用“不怎么关心我”来评价。对于妈妈,她嘴上说“不是很想”,脸上却挂了泪水。她说:“同学们在一起玩,只要有人说起妈妈,我就会默默地走开,不想听。”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呈现“性别差异”,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女童均普遍高于男童。

白皮书中还提到,调查发现,无论是妈妈单独外出打工还是爸妈都外出打工,孩子的心理状况都明显差于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孩子。

原标题:中国网事:共同守望2800多万“留守的花蕾”——透视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现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