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2015-08-14 03:22:14 来源:新华网

评论

\

移民们在小区的院坝里开心聊天。

本报记者 熊诚 通讯员 蒋建民

白午,原是麻江县下司镇的一个小山村,村民们住在木楼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众多山村并无两样。

在凯麻同城化大发展布局中,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被划分到凯里经济开发区,一座生态移民新城在这里崛起。

现在的白午,更多的人把它看作是一座“城”。

8月7日,记者走进白午生态移民小区。宽阔的道路两旁,一栋栋风格统一的楼房错落有致,花草簇拥的休闲椅上,几位老人正在闲聊。此情此景,和城市中的大型小区没有区别。

既被称为“城”,自然就不是建几栋生态移民楼房那般简单。

作为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的“大手笔”,白午生态移民城从项目的创意、规划设计到建设,无不围绕着“城”的理念。

为更好地筑“城”,凯里经济开发区把生态移民新城项目纳入凯麻新城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并将安置楼的一楼统一建设为商业店铺,打造商业集中区。

同时,在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上与城市衔接,完善学校、金融、幼儿园、医院、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凯里经济开发区移民新城,售房价格比较低,但是房屋质量和配套设施、设备不打折扣,功能十分齐全。”凯里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生态移民新城的房子,除了用于安置拆迁户,还面向全州农户出售。2012年,建设之初,凯里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就从广大农户的购房要求和扩大城市规模的需求出发,构筑这座生态移民新城。

据悉,生态移民城规划占地1204亩,总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目前,新城已建成17栋584套安置房,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在建36栋,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已安置移民户327户、392套房,同时向跨区域移民发出192套交房通知书。

对当地农户实行“五个一”安置模式,即每户至少获得一套房屋;一套30平方米的商铺;一个停车位;孤寡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具备就业能力的家庭,免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推荐一人以上在区内企业、公益性岗位就业,或者助其创业。

对迁入生态移民新城的农户,该区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法进行安置。以成本价销售移民房,并在保留原有农村政策待遇的同时,让农户享有迁入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住得下更要稳得住。凯里经济开发区一边如火如荼地推进生态移民新城项目建设,一边加快园区工业发展,为移民就业提供平台。

目前,该区入驻工业企业115户,其中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新建、续建重点产业项目80余个,安置当地及周边富余劳动力上万人。

“在家门口上班,工作量不大,收入也可以,每天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心里特别踏实。”生态移民户文小波告诉记者。

35岁的文小波是白午村人,两年前与母亲、妻儿搬迁到白午生态移民区。拆迁前的老房子有400多平方米,按照拆1平方米房屋补1.5平方米的安置办法,他家得到3套120平方米的安置房,剩余放弃安置的房屋面积,获得33万元的货币补偿。

他利用这笔补偿款,买了2辆皮卡车、4辆面包车和3辆轿车,创办了租车服务公司,开办了洗车场,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同时,他还做起了斗牛产业。搬迁前,他家喂养有两头斗牛,入住生态移民小区不久,他又投资买进了4头斗牛,全部托付给凯里市舟溪镇的4户农户喂养,并签订喂养合同,每年卖牛收入超过10万元。

如今,文小波又被开发区拆迁办聘用。一边从事移民工作,一边利用空闲时间管理家里经营的产业。“凯里经济开发区有很多扶持政策,为搬迁户提供了创业大舞台。只要安下心来,抓住机遇,时刻都有创业机会和门路,开发区建设为我们描绘了美好蓝图。”文小波开心地说。

新城为园区吸纳人气,园区产业集聚又为移民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平台。如今,白午生态移民新城正与园区产业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实现融合发展。

原标题: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