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启动人民陪审员随机抽选候选人
2015-08-13 00:42:4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12日)上午,北京东城法院在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的20名人民陪审员候选人随机抽选工作顺利完成。从以前单位、社区推荐制为主到今天电脑随机抽选方式,这在北京是首次尝试,此项工作的启动意味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在试点省(区、市)已经开始落地。
福祥社区登记选民3720名,其中有900多人符合人民陪审员资格。东城法院之前已经将这些选民的个人信息输入电脑,今天,随着电脑大屏幕上被选人名字的飞快闪现和20次定格,这个社区随机抽选出张玉兰,徐志强等20名人民陪审员候选人的工作完成,这也是陪审员选任的第一步。”
20人名单确定后,法院和司法局工作人员会逐一打电话征求候选人意见,询问他们是否同意担任东城法院人民陪审员,同时采取上门走访、发放调查函等多种形式,按照选任条件对人民陪审员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并在通过资格审查的人中再次随机抽选,最后确定4名人民陪审员候选人提请区人大常委会任命,并向社会公告。
仅北京东城区17个街道152个选区就有超过55万的选民,他们中间将产生468名人民陪审员。全部选任工作将于8月底前完成。
北京东城法院副院长薛春江认为,这是对现行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的重大突破。一方面,东城法院的陪审员数量大幅度增加,比现有的181人增加287人以上,达到468人,增长幅度超过159%。更多人民群众有机会参与司法审判活动,近距离感知司法。另一方面,随机抽选可吸收社会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人员,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陪审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因为有严格的条件规定和资格审查,选任的整个过程“随机不随意”。除要求年龄在28周岁以上、学历在高中以上、身体健康等条件外,还要审查候选人是否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局等部门工作的人员;从事政府法制工作和企业事业单位法制工作的人员;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现役军人;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等14种情形,以上人员将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今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10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0家中级或基层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5月,最高法出台实施办法,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扩大参审案件范围、完善参审机制,重点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
《方案》规定,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将原来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年龄从23周岁提高到28周岁,学历要求从大专以上降低到高中以上文化学历,并且规定农村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人不受学历要求限制。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程序,将过去单位推荐和个人申请担任人民陪审员改革为从符合条件的当地选民名单中随机抽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分析:
李少平:提高人民陪审员随机抽选的范围和基础,对于广泛地吸收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民陪审员来参与司法提供了更好的渠道。
方案还就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退出和惩戒机制,完善履职保障制度等作出规定。
李少平:被随机抽选,列入了人民陪审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你不能参与,也应该有一个正当的渠道退出,或者是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你发现你跟这个案子有利害关系,也应该退出,法官都有回避制度,人民陪审员也应该有。使人民陪审员制度更加科学,符合司法规律要求。
为了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方案》合理界定并适当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
李少平:对于涉及群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关注的重大刑事、民事、行政第一审案件,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都可以由人民陪审员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分析:
陈卫东: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都是重罪,很重的犯罪的案件,这些案件社会关注度比较高,案件事实的认定就成为定罪的一个前提,适用这样的陪审,可以使得这样的案件得到更公正的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分析,由于人民陪审员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了解社情民意,所以《方案》明确,人民陪审员在案件评议过程中独立就案件事实认定问题发表意见,不再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表决。。
李少平:我们怎么在庭审过程中充分让人民陪审员就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采信,使他们有更独立的发言权,把社情民意在审判中更好地去体现。
《方案》还提出,要保障人民陪审员评议时充分发表意见,严格落实人民陪审员合议庭笔录和裁判文书签名确认制度。
陈卫东:如果内容不符合陪审员意见,他有权要求修改,一直修改到他同意为止,如果不符合他的意思,他也有拒绝签字的权利,这使得我们国家的陪审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
原标题:北京法院启动人民陪审员随机抽选候选人[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