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成都探索在农村新型领域加强党建工作

2015-08-12 23:46:18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成都8月12日电(叶含勇、任静)“喊响向我看”“大家跟我干”“困难找我办”——成都市崇州市白头镇“土而奇”禽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并与科研院校党支部结对共建,以“红色引领绿色”,推动农村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都说闯市场要打品牌,其实党建就是最亮的品牌。”“土而奇”禽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冉启斌说,“这让合作社始终保持服务农民的发展方向,到目前已带动当地就业380余人,成员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

近年来,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从家庭分户经营转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据统计,目前,成都已发展农民合作社6190家、家庭农场214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35家。与此同时,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525个,农民从单家独院变成相对集中居住,乡村从以往村党组织“大包大揽”走向一核多元、合作共治。

作为第二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于今年初选择9个区(市)县启动农村新型领域基层党建改革试点,着力解决党建“组织覆盖难、常态运行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成都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建在集聚区上。”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薛敏介绍说,试点区(市)县结合各自试验任务,尝试打破原有以行政村为建制的纵向、单一、封闭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村转社区,着力构建基层组织设置运行履职新架构。

在成都崇州市,当地将合作社党组织纳入乡镇党委或村(社区)党组织管理。对于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村管社”“乡管社”两种组织设置方式;对于各类专业合作社,有党员3人以上的单独建党组织,3人以下的与其他合作社联建。

对于生产规模较小、从事行业单一、党员数量偏少的家庭农场,金堂县探索以家庭农场为点设立“细胞型”党小组,以产业链为线设立产业链党支部,以产业园区为面设立产业型党组织,逐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全覆盖。

对多种类型同时并存、多类群体相互融合、多样诉求同时衍生的村转社区,成都青白江区立足社区阶段性工作定位,适时组建临时性、功能型、建制型党组织,探索双重管理、网格服务、区域联动等机制,转变党员管理服务方式,在村转社区全过程发挥党组织作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离不开党的领导核心。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的今天,“核心”如何抓“中心”,来自成都农村新型领域的基层党建改革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破了题,也积累了经验。

原标题:成都探索在农村新型领域加强党建工作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