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通讯:又见康巴什,小城故事多

2015-08-12 07:5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11日电 题:又见康巴什,小城故事多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因着一场“民运会”的召开,被外界称为“空城”的康巴什再次跃入大众视野,只不过这一次大家对她的评价逐渐回归“理性”。

从9日至今的三天内,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迎来中国第十届民运会。这场在内蒙古最美8月启幕的盛会,着实让外界重新认知了这座有“争议”的小城。

西藏代表团姚永刚、新疆代表团古丽博思坦以及吉林代表团的朴银花、朴明花姐妹俩均是首次踏入这里,他们在惊异这里的空气清新、绿树成荫之际,无不为这里的浓厚的蒙古族文化“点赞”。

这其中,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敖包祭祀文化节,成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内外观众们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些运动员及观众声称,提及鄂尔多斯康巴什,最先想到的是煤炭以及外媒之前报道留下的“印记”,但没想到的是,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文化。

鄂尔多斯康巴什管委会宣传部负责人之一纪杰峰告诉记者,敖包祭祀节在康巴什真正令外界瞩目是在2014年6月。彼时中国蒙古学学会和内蒙古民俗学会提议将敖包节确立为蒙古族统一节日,并在鄂尔多斯市举行了推展活动。

“敖包及敖包节既是蒙古族民众的精神灵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纪杰峰拿着一本在“民运会”期间专门介绍康巴什的册子说,如今的康巴什已经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当一些国内外的民众来此游览时,你总不能光拿空气质量说事,还需要“文化底蕴”,很显然蒙古族敖包祭祀节能够很好的满足民众需求。

事实上,能够代表康巴什文化含量的并非只有敖包祭祀节一项。当地一些民众介绍说,在康巴什周边建造的气势恢宏的成吉思汗广场,蒙古象棋广场,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图书馆,鄂尔多斯大剧院,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鄂尔多斯文化”的全部。

中新社记者观察发现,在民运会期间,为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驻扎在这里的“亚洲最大喷泉”广场上的喷泉表演。

民运会多名志愿者对记者证实说,他们和一些运动员亲自见证了喷泉的独特魅力。这座占地25万平方米,广场中心是长达800米的大型水景喷泉,由236个气曝跑泉组成,中心主喷高达209米。

之前,中新社记者随同15国驻华外交官来此造访时,一些外交官看着在现代声、光、电技术的支撑下,伴随数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和世界著名曲目的播放,喷洒的水柱像是在演绎一曲曲婀娜多姿的舞曲,不由的惊叹太嗨了。

与这些外交官对康巴什玩嗨的印象相比,7月28日由香港大公报发起的“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蒙古行”,当这些学子抵达康巴什时看着宏伟的“文化地标”鄂尔多斯博物馆,并了解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时,无不表现出讶异,学子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并用“绿色之城悄然崛起”来比喻。

11日晚间,记者从康巴什新区管委会获悉,随着该新区居住的蒙古族群众越来越多,正在建造的“伊克敖包广场”设有中心敖包1个,随从敖包12个、祭火广场、朝圣步道、72根禄马风旗、祭祀平台等设施。预计于10月份全部竣工。

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日在康巴什新区举行开幕式、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将在这里进行闭幕式。相信在这近10天的时间,康巴什将会给外界留下更美好的形象。

“我们喜欢这个城市,我们会再来,我们来了就不想走了,好美康巴什……”中新社记者在康巴什参会的几日内,除了亲耳听到这样的赞誉,每天只要打开社交平台,同样的“赞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袭来。由不得令人对这座城市充满“温情与敬意”。(完)

原标题:通讯:又见康巴什,小城故事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