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张家口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2015-08-11 17:47: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评论

\

\

2015年7月31日,吉隆坡,2022冬奥会主办权“落户”北京。

【封面故事】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方兴未艾,冬奥会如期而至。

7月31日,北京战胜竞争对手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也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再次迎来奥运会,但是2022年冬奥会,远非一场国际大型运动会这么简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的背景下,北京与张家口此次联合承办冬奥会,被视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一体化的“催化剂”。

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在未来7年的时间里,将会有哪些大戏上演?哪些区域、产业、人群将会因冬奥会而发生巨变?

《中国经济周刊》为您详解京津冀与冬奥会这场“邂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北京报道

2015年7月31日,中国正式进入冬奥时间,北京和张家口成了亲密搭档。按照规划,2022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将在北京举行,雪上项目则将在北京的延庆县和张家口市崇礼县共同举行。

摆在承办者面前的一个挑战是,如何通过便捷的交通化解250公里的距离,让三地成为“一个整体的赛场”。

而对于北京、河北以及天津来说,时代赋予的命题是,通过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

受访专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本届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而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就是对协同发展的积极实践,是一次“大练兵”。

“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是坚决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结果。必将为推动北京和张家口乃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贺电中如是写道。

当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命题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未来7年将有哪些大戏上演?值得期待。

冬奥因素

或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细则

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正在筹划中的化学反应,那么冬奥会的举办就将是这一反应过程的催化剂。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目前《规划纲要》全文还未公布。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的专家及分析人士指出,冬奥会申办成功将加速《规划纲要》及其细则的公布,甚至会对规划细则产生影响。

民生证券研究员朱振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认为,冬奥会申办成功,会让《规划纲要》及细则尽早出台。相关产业转移与升级也将随之加速,张家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冬奥会的举办将带动体育产业、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而冬奥会的举办就将在这三大领域先行示范。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即便没有冬奥会,京津冀也会把交通当作重要投资。但是,冬奥会申办成功,就有了时间表,肯定会把交通建设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因为对于国际赛事来说,这是个前提。”

肖金成认为,改善交通条件是京津冀合作中最迫切的,尤其是河北的张家口、承德,虽然离北京比较近,但是交通瓶颈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张家口有很多山区,与河北南部的平原地区相比,交通建设投资比较大。过去交通建设都是先易后难,而冬奥会恰恰可以改变这个局面,先把河北北部的交通短板补上,尤其对张家口的交通会有根本的改善,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县与县的断头路,投资力度会加大。”

原标题: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张家口融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