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国“天眼”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

2015-08-11 11:40:53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易凌 欧阳翠诗 于嘉)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家对重建修缮历史遗址或限制游客人数等做法不会感到陌生,但您或许难以想象,中国正用遥感技术建设一个“天眼”系统保护包括古老的柬埔寨吴哥窟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

设立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用遥感技术监测和保护世界遗产的机构。该中心常务副主任洪天华10日对记者表示,中心利用遥感技术对柬埔寨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周边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对吴哥窟遗址及周边环境开展了近实时监控。

2013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与柬埔寨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吴哥窟及其周围环境。

此后,中国帮助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安装了一个虚拟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及时监测吴哥周边环境,尤其是北边库仑山森林覆盖的变化,获取相应数据。同时,还对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

洪天华说,通过中方的技术支持,吴哥世界遗产管理局现已拥有了‘天眼’系统,能随着卫星的移动,及时监测吴哥窟及其附近的山脉、原始森林及湖泊河流发生的情况,对现在和过去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而数据的长期搜集,则能协助对方做出趋势性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吴哥窟对当地人来说是圣地,他们很感激我们,我们也很自豪能给予帮助。”他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号召成员国为吴哥窟的修复和重建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与法国、日本、印度等国一样,中国自吴哥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为其寺庙的修复与重建提供支持,已完成对周萨神庙的修复,现正在修复茶胶寺,获得了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赏。

洪天华说,寺庙修建用的是石头而不是水泥,要保留建筑的原有风格,就必须从废墟中寻找原来的石块,镶嵌在一起。工程技术要求高,且耗时耗力。自1993年到2013年,在20多个国家的支持下,吴哥窟的修复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但“重生”的吴哥窟面临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其神秘而美丽的建筑和历史所吸引前来探秘。数度前往吴哥考察落实项目的洪天华获悉,当地每年接待的游客人数从上世纪末的20多万人已增加到目前的近300万人。

游客的吃住行问题直接导致吴哥窟所在的暹粒市不断扩张。宾馆、道路、餐馆及娱乐设施逐渐增多,地下水不断开采,北部森林不断减少等,都对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保护带来很大挑战,甚至导致地面沉降,对重建的建筑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基于此,建设一个实时客观、快速反应、大范围和长时间的遗产保护监测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洪天华介绍说,监测系统从2014年全面运作以来,对于吴哥窟的保护起到了切实作用。

“下一步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地下水的采集与地表沉降的关系,获取科学的数据,为吴哥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以免这些修复重建后的伟大建筑再次遭殃。”

此外,中心也准备将吴哥窟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的世界遗产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其首要考虑对象。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我们正积极配合实施,目前正在跟斯里兰卡、东非和中亚等国开展合作。”洪天华说。

原标题:中国“天眼”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