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之殇!游客饮用水源中游泳 农家乐垃圾排河道
2015-08-11 11:13:05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5年8月2日,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11时30分,城区与长安交界的西安民用航天基地气温达到37℃;12时,万里晴空,华商报记者携带的温度计显示,气温已达40℃。
12时30分,华商报记者的车辆到达秦岭山脚下的环山路和子午大道交叉口,此处距离石砭峪约3公里,室外温度37℃。打开车窗,稍显凉爽。
下午1时许,华商报记者来到石砭峪水库附近,此时室外温度降至36℃。下午4时许,小峪温度更低凉爽宜人,温度34℃。
刚进峪口的浅山区域,河道里全是游泳的市民。华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大约宽20米、长40米的河道,戏水的人数达180人;深水区域约20平方米的水面,游泳人数多达20多人。
游泳者中也有学生,此种状况令人担忧。华商报记者探访过程中,看到水务巡查车过来,但并没有驱赶河道中游泳的人群。
尽管,河岸石壁上明显清楚地写着“不允许进入河道玩耍”、“禁止入库、下河、游泳、钓鱼、放生、游玩”等,即使有“饮用水源、禁止游玩”等提醒警示字样,但河道里依然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距离石砭峪水库北门口约五六米处,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走近一看,原来是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道里,而其跟前,就是“饮用水源”的警示牌。
据悉,该水库是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是黑河引水系统的事故备用水源,1990年8月向西安供水,总库容量2890万吨,日向西安供水量40万吨。1996年6月陕西省政府批准公布了该水库为水源保护区。
河床乱建停车场 河道垃圾连成片
华商报记者探访石砭峪水库期间,发现在水库大坝下游河道中建有“停车场”,只要停车缴费10元,市民便可进入河道戏水。河中开挖的蓄水区域,还有小船游玩,每次20元。
“河道资源是国家的,你凭什么在此收费,不交10元停车费就不能下河游玩……”一名女士带着孩子生气地说,她左手提着西瓜,右手拽着不懂事的孩子,孩子屁股撅着不走,非要下去玩水,汗珠子从脸上滚落。
收费员解释说:“地是我们租来的,经过简单平整临时作为停车场,河道简单蓄水可以供游客游玩,蓄水也是经过批准同意的”。
华商报记者看到,此处的停车场长约30米,宽约10米,已经停放了30多辆车,“我们负责看管你的爱车,也负责捡拾游客扔下的垃圾,要停车赶快来,来晚了就没车位了”。
石砭峪如此景象,那么其他峪口情况如何呢?华商报记者又转头去小峪一探究竟。
小峪河里游人如织,满满地像插在河道中一样,叫喊声、追逐嬉闹声不绝于耳,各种摊贩占据了道路两边,进山道路几乎被堵死。
下车后,华商报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塑料袋满地飞,垃圾满眼皆是。登上绿化带外高处空地,华商报记者本想拍几张照片,谁知空地上也被垃圾堆满了,臭气熏天,不远处可见有人随便大小便,也不分男女,随时随地解决。
小峪水库的人群也不亚于小峪河,水库的水浑浊泛着黄色,但前来游泳的人显然不顾及这些,来了就要下水。警示标语“禁止下河游泳”就竖立在河边,但对游客根本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
垃圾被肆意乱扔在河道、公路上,然而,华商报记者在几公里进山路上并没有看到一处垃圾箱。谈到垃圾,前来旅游的市民王先生说:“我们也不想乱扔垃圾的,但带来吃的喝的用完后就要扔呀,可是没垃圾箱,怎么办,那只好就地扔掉,我们也知道这样做对环境有污染,胡乱扔垃圾也是出于下策”。
农家乐垃圾直排河道 多数游客垃圾留河道
进入小峪河村的道路越来越窄,一边是深深的河道、一边是悬崖峭壁,进山出山的车辆艰难避让,时不时会出现司机大喊:“慢慢慢,过不去,碰上了”。
华商报记者进入小峪后就看到3起简单摩擦小事故,五公里的山路竟然走了一个多小时。当日下午4时,车辆安全到达小峪河村。此处气温低至35℃,凉快多了。
小峪河村有6个村民小组,400多人。游人进山避暑,也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我们开农家乐住宿已经七八年了,暑期每天接待游客百八十人,可以容纳20多人住宿,每晚每人20元,饭菜经济可口”,一农户老板娘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就有这点资源么”。
提起游客乱扔垃圾,她也很无奈,有少部分人会主动把垃圾带离河道,但绝大部分会把垃圾留在河道。她每天下午都会下门口的河道里捡拾垃圾,毕竟河流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那农家乐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置呢?“我们祖祖辈辈都在此生活,就那样处理着,也有不自觉的村民会直接倾倒河道的”,此话题,老板娘不愿多说。
离她家不远处,华商报记者看到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道的行为,至于是谁家倒的,游客不知,村民更不愿意说。
华商报记者仔细观察了在河道里的10组游客,共32人,只有1组游客3人把垃圾用塑料袋带上河岸,其余9组29人直接把垃圾留在河道。
面对上千人进河道管理者“望人兴叹”
河道、河床垃圾触目惊心,白色污染严重,而浅山城区河道垃圾如何呢?8月6日,华商报记者跟随河道管理人员前往滈河、潏河实地探访。
在滈河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办贾里村段,村里的污水直排滈河,白色垃圾随河水漂流至下游,塑料袋被挂在河床草叶上,白花花一片。
贾里村桥头南侧有20多个水泥柱子十分醒目,据工作人员介绍,单个石柱子长3米、宽1米、高1米,重约3吨,竖深埋在土里,主要是阻挡乱倒垃圾的车辆,原来是圆柱形柱子,根本经不起碾砸,铲车直接把圆柱撞断后,垃圾车直接开进河道。
顺着泥泞的河堤,踩着垃圾车留下的车痕,华商报记者登上了由建筑垃圾填成的小山。北边就是浑浊的滈河,建筑垃圾倒在河道里,但河边依然有垂钓之人。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处建筑垃圾占地约10亩,垃圾高约10多米,顺着河床约10多米,眼下只能维持现状。
在滈河仁家寨村段,因村子拆迁几十亩地上堆的全是垃圾,而距河边5米开外就被垃圾填埋了,沿河道约200米,工作人员担忧地说:“此处倾倒河里的建筑垃圾约4000立方米,估计需要400多辆卡车清运”。
村子紧邻滈河边,生活垃圾直接倾倒滈河中,“这种问题沿河村子几乎都存在,数百年来,村民一直就这样,要想彻底改变确实很难,根深蒂固。”
2013年开始,长安区改造提升小峪河,作为区重点项目王莽生态园的配套工程,去年7月改造工程主体验收完工,因现场施工人员的管控,去年进入河道的游客相对较少,河堤上摊点几乎没有。而今年这种局面出乎想象,暑期每天上千人赶往小峪,他们四五十人全部出动下河劝阻游客,也不起作用,“望人兴叹”。
游人是否可以进入天然河道游泳,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但为了安全起见,管理站加大宣传力度,张贴横幅标语、禁止下河游泳,游客少时口头劝阻还能见效,但人流量多时几乎无法管理。
“你想想,数百上千人一天的吃喝拉撒在河道或其附近,因配套垃圾筐、厕所等不到位,因此垃圾遍地都是。”该负责人说,进入暑期,每月两三次进河道捡垃圾一次,每次都在10多立方米的量。
据不完全统计,仅沣峪口周末进山游玩的车辆就多达2万多辆,人数六七万,平时周内每天也在5000多辆。
秦岭峪口环境卫生是其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秦岭的“脸面”,华商报记者探访了几个客流量大的峪口,卫生情况都和石砭峪、小峪差不多。
更为严重的是:肆意地乱建、乱开、乱排、乱砍,让秦岭伤痕累累,这不仅仅弄脏了秦岭的“脸面”,更是对秦岭“心肝肺”的伤害。
原标题:秦岭之殇!游客饮用水源中游泳 农家乐垃圾排河道[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