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陈岛探访离乡与留守的故事
2015-08-11 02:43: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8月10日电(记者魏董华)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陈岛,大量岛上居民被国民党军队胁迫,肩挑铺盖行李在炮火中携眷登舰,最后定居台湾。60年后,离乡与留守的故事在这里继续上演。
从浙江台州椒江码头向东29海里,舟行两个多小时,我们慢慢驶近大陈码头。同行的大陈边防派出所所长周国庆介绍,大陈岛由上、下大陈组成,面积加起来不到12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900多人。
周国庆说,现在所处的这片海域,当年聚集了300多艘舰艇。据史料记载,离开的大陈岛居民人数达到1.8万,留下大量倾圮和被焚毁的房屋。
和大部分岛屿一样,这里有温煦的海风、陡峭的礁岩和湛蓝的海水。但在大部分人看来,这里的旅游资源不如舟山和温州的岛屿丰富,而且来往船舶班次也少,岛内交通并不是很方便。
68岁的大陈岛居民孔小菊当过鱼罐头厂、鱼粉厂厂长,在当地颇有威望,如今在岛上经营一家小旅馆。他是在原大陈岛居民离开之后第5年来到岛上垦荒的。
“12岁那年,我们一家五口从浙江省黄岩山区搬到海岛上生活。每天夜里睡不着觉,听着海浪打在礁石上的声音。”孔小菊回忆说。
孔小菊念完初一,就跟着父母一起到船上捕鱼。记忆中当时的大陈岛兴旺热闹的程度难以想象。“街上都是人,渔民都到大陈来,港口停满了来自福建、江苏等地的船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大陈发展的黄金十年。“当时政府鼓励三五个渔民合股造大船出海捕鱼,赚了钱在大陈盖起了小楼,几乎每户人家还在陆上买了房。”孔小菊说。
然而,和中国很多农村一样,孤悬海外的大陈岛现如今也成了留守老人聚集的地方。在岛上走一圈,很难看到青壮年的身影。65岁的蒋阿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去椒江捕鱼谋生,留下老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在岛上。
“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东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大陈镇党委书记李昌建说,“由于过度捕捞,这两年渔民收入低,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回到陆上,或去别的地捕鱼了。未来两三年大陈岛将朝着休闲渔业、养殖、海钓三位一体的模式转型。”
每年清明,都有来自台湾的“大陈岛同胞”前来寻根。“有的人还拿着当年的房契,想要找到那时的家。”曾作为陪同人员的边防战士周旭坚说。
在岛上的青少年宫展览馆里,还陈列着当年大陈岛民辛酸离开时的照片。有的人在家门口写下“我们现在含泪离开,但不久后会含笑回来”的字句。有的人在离岛前,将渔网晒好,小心翼翼收进仓库;有的人将家里年糕、鱼货放置妥当才跟着家人登船。他们相信不久就会回来,孰知一等就是数十年,从黄发垂髫等到两鬓斑白。
一位来自台湾新北市的“大陈岛同胞”曾住在孔小菊家的旅馆。十几岁离开大陈,至今乡音未改。但是一种身份的焦虑感,无法从这些背井离乡的大陈人心中抹去。孔小菊回忆说,这位台胞已经拿到了美国绿卡,子女也都生活在美国。可他依然怀念大陈岛。“有一天聊起在台湾的生活,他说,‘到大陈来,我们是台胞,在台湾我们是‘外省人’。”
原标题:东海大陈岛探访离乡与留守的故事[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2)全国海钓锦标赛大陈岛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