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电视台签自律公约 电视剧“收视对赌”遭封杀
2015-08-11 00:45:40 来源:新华网
针对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收视对赌”协议倒逼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再出重拳,要求各大省级电视台签署相关自律公约,封杀该行为。
多家电视台签自律公约
有知情人士透露,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近日召集包括中央电视台以及北京、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安徽省级电视台的电视剧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签署了反对唯收视率论、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据了解,出席会议的电视台代表签署了拒绝收视对赌协议的相关文件。
乐正传媒总监彭侃表示,此次自律公约签订的由来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制协”)曾于近期上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制协上书中提出“关于加强电视剧市场工作的几点建议”,指出当下电视剧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建议,其中包括:颁布规范的购销合同文本,其中不得有收视率与销售价格挂钩的条款;恢复电视剧中插广告,增加单集时长至57分钟,与国际惯例接轨等。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表示,“‘收视对赌’已经干扰到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整治‘收视对赌’是业内普遍的呼声,包括政府和观众都是有看法的”。如此一来,自律公约的签订也意味着将有可能改善“收视率对赌协议倒逼收视率造假”的乱象,净化相关行业。
“收视对赌”由来已久
实际上“收视对赌”由来已久,而因为“收视对赌”导致的弄虚作假,买卖收视率行为也屡禁不止。彭侃透露,所谓“收视对赌协议”,是指电视台和制作方在电视剧购买保底价的基础上,约定一定点数的收视率,如果承诺兑现不了,电视台方面就会“无限降价”,如果超出预期实现承诺,电视台也不会因此加价。彭侃指出,“收视对赌”下,不达标的制片方“有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业内人士无奈表示,“电视台选节目已经不是内容为王了,早已成收视为王”。尤其是今年“一剧两星”政策下,电视台收视压力增加,“收视对赌”也从过去的个别现象迅速发展为常态。这也导致很多制片方在生存强压之下,通过不正当渠道收买样本户来造假收视率。这种恶性的污染数据行为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有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浙江一家影视公司推出的一部剧集签订了必须进入“同时段前15名”的对赌协议,结果该剧反常地挤入前10,更出现了开播收视率即刻上涨、播完收视率马上回落的明显造假现象。
除了影视公司与收视数据公司的利益结盟外,电视台也会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上大做文章。王鹏举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收视对赌’行为,使得大量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电视剧传播受到影响,导致很多制作单位不把功夫下在制作上,反而大力购买收视率,作假机构也因此变得猖獗,整个影视行业也变得浮夸”。
司法介入才会有实效
对于广电总局未来的治理效果,业内目前还是持观望状态,仅仅杜绝“对赌协议”,并不能根本解决收视率造假问题,因为在对赌协议广泛存在之前,收视率造假就已长期存在。
各大卫视签署自律公约来杜绝“对赌协议”,“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有效果但不治本,长远来看,不能彻底解决收视率万恶之源。因为市场收视率是硬通货,已发展成一个畸形的产业链”。彭侃认为,改变根源还需调整结构。目前,影视产业竞争环境很恶劣,全国免费性频道台多,实际上,以全球市场来看,国内市场上不需要这么多电视台。“在电视台整合后,市场竞争不会像现在同质化、白热化,这样才有助于电视剧品质提升,产生更高的效益。但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
而且如果没有司法介入,终究是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治理一种现象,不能一蹴而就,出台相关治理办法也不可能立即云开雾散。”王鹏举如是说,除了行政管理和道德制约,“作假是违法行为,更需要司法介入,污染整个收视的个人和机构都要绳之以法或重罚判刑,目的是产生震慑作用。”这才会对作假犯罪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卢扬 陈丽君)
原标题:多家电视台签自律公约 电视剧“收视对赌”遭封杀[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7)“信得过”景区榜单遭疑:多家景区上月刚被警告
- (2015-05-27)“信得过”景区榜单遭疑:多家景区上月刚被警告
- (2015-05-29)比利时多家机场断电瘫痪 超2万名乘客受影响
- (2015-05-29)东莞多家便利店饮料遭投毒 已致1死4伤(图)
- (2015-05-29)东莞多家超市饮料遭人为投毒致1死4伤